首页 陇州社火

伞头秧歌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13 11:26)
文章正文

又据白云观老道士张明贵介绍:道教的祭祀活动中,举行一种超度亡灵的仪式,目的是让死者少受地狱之苦。其中所唱“绕灵”、“扬帆”、“十方礼游莲”等曲统称为“阴歌”。我国民间的传统观念是神为阳,鬼为阴。人间为阳间,地府为阴间。既然祭祀地府和娱鬼的歌为阴歌,那么祭神和娱人的歌就一定是阳歌了。综上所说,至今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众多社火秧歌,(除极少数外)实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阳歌”,“伞头秧歌”亦应为“伞头阳歌”。那么长期以来何以将阳歌写作秧歌呢?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北交往日趋频繁,南方的秧歌艺术也伴随着商业活动传入北方。如著名的晋中“祁太秧歌”就是清朝初年由商人从安徽传带来的“凤阳花鼓”,后被当地民间艺术吸收、溶化,发展演变成为当地的一种民间社火活动。后来又搬上舞台,形成现今的戏曲艺术,但习惯上仍叫“秧歌”。秧歌与阳歌这两种不同艺术长期并存,互相融合,便有了混为一谈的可能。二是阳与秧读音相同,也很容易混淆。当然说北方秧歌应为阳歌,并非要重新正名,但作为学术研究却是必须弄清楚的。否则可能因名不正而导致言不顺,使人无法理解。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