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秦州小曲(甘肃天水秦州区戏曲种类)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11 23:33)
文章正文

李子园有历史文化的遗留,又占有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交汇的地理优势,加之古驿道上走河西、下走川陕的便利条件,使李子园产生了诸如小调、秧歌、山歌、号子等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小调《四季行兵》就是康熙年间陇右平叛那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真实记录,反映出劳动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定的愿望。山歌《十八条骡子下汉中》就是围绕着走川陕的马帮生活,反映出古驿道东进西出交汇流通的历史画面。保留曲目《大保媒》、《小牧牛》、《下四川》等更是南北交汇东西交流的产物。几乎所有曲目都具有多种音乐元素,如眉户调、碗碗腔、道情、花儿,甚至佛、道等音乐均有吸收,并与当地民歌音韵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了风格多样、曲调优雅、情感真挚、乡土味浓、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显著特点,是李子园人文、地域、生活、精神的体现。在创作取材方面:一是与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如《割麦》、《转娘家》、《劳动号子》等;二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技笼窗》、《大保媒》、《卖棉花》、《摘花椒》、《织手巾》、《南桥担水》等;三是与爱情主题相扣,如《小牧牛》、《下四川》、《绣荷包》、《打樱桃》、《戏秋千》、《大十杯》、《酸拌汤》等;四是教育人积德行善,如《劝人心》、《十杯酒》、《李三娘研磨》等;五是从历史故亊中吸收营养,如《大十盏》、《小十盏》、《十八条骡子下汉中》、《十二月花》、《十二花名》、《四季行兵》等。由此可以看出取材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内容的丰富多彩。在音乐运用方面:一是揉入眉户调、碗碗腔的优秀曲牌;二是吸纳佛教、道教音乐元素,如《大十盏》、《小十盏》、《十杯酒》等;三是吸收陇东、关中道情音乐元素,如《大保媒》、《技笼窗》、《下四川》等;四是吸收洮岷花儿音乐元素,如《十八条骡子下汉中》、《劳动号子》等。在表演形式方面:有齐唱、独唱、男女声二重唱、对唱、场外伴唱等歌唱形式;有歌伴舞;有戏剧式丑角的数板;有舞台形象化布置;有表现人物及故亊的道白;有民乐伴奏。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