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陇县2023年社火方案(2o20年陇县有社火吗)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13 21:12)
文章正文

4、

中国社火之乡是哪里

1、晋中社火是山西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成为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2007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社火之乡的称号。来看看有什么值得一玩的地方吧。

2、陕西宝鸡地区被称西府,当地的社火脸谱文化历史悠久,是更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而延续千年的社会文化,在宝鸡地区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习俗,因此该地也有中国社火之乡的称号。

3、陈仓区是社火艺术之乡,各村都有耍社火的传统和服装道具。

陇县2023年社火方案(2o20年陇县有社火吗)

陇县社火的历史沿革

1、因地处陇山东坂而得名,北魏时期在县内设东秦州,西魏改为陇州,1913 年改为陇县。 陇县每年春节期间,各乡村、工厂和国家企事业单位都要装扮社火,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走乡串户,过街入巷,向人们进行拜年迎春祝贺游演。

2、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时代。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

3、陇县社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县人民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非遗文化瑰宝。社火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社火表演形式多样,包括舞狮、舞龙、跑旱船、扭秧歌等,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是舞火龙和跑旱船。

4、起初,人们把社火称之为社虎,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 陇县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与明清、盛行于民国,发展在改革开放的 80 、 90 年代。

5、这个活动村里人集体参与,全民狂欢,让人热血沸腾,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它就闻名省内外的陕西陇县闹社火。

6、中国地方民间社火活动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蔚县、正宁、河南、晋中、陇县、千阳、泾川、青海、永靖、大白杨、洋县、凉州、古浪、本溪、嵩县、宝鸡、庆阳、浚县、太原、周至县、张掖、庆城、西宁、平安县、宕昌地。

背社火的介绍

它更大的特点是把大人背小孩这一习惯动作演变为汉族民俗文化艺术形式,保留了古朴稚拙的风格,据专家介绍,在全国各地社火中,背社火陇县一家独有。陇县现有两支背社火的游演队伍,陇县北关村背社火以粗犷彪悍著称。

显落村、振华威和文艺村三个村子耍社火时,常以现实事故扮平台社火,如《孙绳武打秃张二》、《某家媳妇伐马脚》、《关麟征打狐仙》等,这些社火至今仍被传为趣谈。

社火根据其表演形式可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类,造型社火主要展示人物造型和工艺;表演社火主要在场院进行斗打表演。

社火的来历和寓意

1、社火寓意五谷丰登 社火,是一种风俗文化,同时也是中国元宵节时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它的产生与古老的祭祀农神的仪式有关。“社”,古指土地神。

2、社火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远古先民祭祀社神和火神,意在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3、南方的丰城社火是江西省丰城河西地区的江右民系传统民俗活动,已申报为省级文化遗产。“社火”是源于人们对菩萨、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社火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

4、“火”被认为具有祛瘟驱赶邪佞的作用,瘟、邪被驱除,吉祥、福气就来了,这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火的崇拜。所以,最初的社火就是人们聚在火堆旁,敲着鼓,唱歌跳舞,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顺顺利利。

5、“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6、社火的来历是古代流传。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