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文化】长武社火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15 07:56)
文章正文

【文化】长武社火——地故事

2018-02-26 19:45

社火是由远古时期的祭祀、庆典流传演变而来的。作为农耕文明起源地之一的长武,这片土地上演的社火、故事,历经千百年延承流传,完整地保留了社火的文化精髓和艺术表现形式。长武人把社火表演也叫“耍故事”(长武方言中“故事”的“故”读二声,“故事”的“事”读音为“思”。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依此试读,不过要小心,不要咬着舌头哦!),每年正月初五、六,长武各个镇村的锣鼓家伙就开始响动了,村里的能人、把式们已经牵头、召集人做社火表演的准备了。

长武“故事”表演的内容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演义、民间传说故事。“耍故事”的是村里最帅的小伙子、最漂亮的姑娘、媳妇、最风趣的老人以及最活泼的孩子。长武农村有一种别具特色的“地摊社火”也叫“地故事”,这类“故事”以在夜晚、地面表演各种神话、历史、戏剧故事而得名,地故事最大的优点是不择场地,因而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一伙把式,一套行头。大一些的村子,耍地故事的演员多达十几人,小点的村子地故事扮角三五人。午饭后,被挑选出来参加社火表演的人们就聚集在村委会开始化装。扮演最多的是《封神演义》中的各路神仙,每个社火队里必有一个红脸,以关公居多,其次为赵匡胤、赵公明等,因为过年图的就是个喜庆、红火。而这些人物又多为被民间尊奉的财神等职位,因此,红脸是必不可少的。

“地故事”一般先在村里耍,也可以和邻村交流,还有一些不顾路程遥远赶到县城表演的,情况好的村子用拖拉机拉着演员,情况不好的村子,步行二三十里地,赶到县城表演。夜幕初降,扮好的“地故事”演员们在村里表演热闹一番后,便在村上负责人和村里有威望的长者的带领下出发了。过去没有电灯,就用灯笼照明,每个地故事队伍都有一个大灯笼固定在木杆上,在队伍前面开路,演员伴着锣鼓走在前面,也有喜欢热闹的村民紧随其后。一般到县城都是在店铺和单位表演,也到独家单院去。

耍故事有“请故事”和“送故事”两种方式,所谓“请故事”就是商铺、单位或家庭放炮放烟火迎接,进院子后要用酒菜招待,临走时还要给烟酒或谢金。谁家要是能接请“地故事”在自己院子耍一场,那可是很喜庆的。“送故事”则是给那些支持演出或者村里建设的单位和商铺友情演出,不收钱物。若单家独户被“送故事”,不仅喜庆更显示出该户主人有足够的威望。

小时候,从正月初八、九开始,家里每晚就有来自各乡各村“送故事”的了。虽然来的都说明是“送故事”,可是每年准备年货时,必得多准备一些鞭炮和烟酒。每个表演队一来,我们家定是先在大门外鸣炮欢迎,在院子里摆下丰盛的酒菜和最好的烟酒,用来招待“故事”头和孩子们。老爸说,这些人不容易呢,在地里忙活了一年,也就过年这些天能尽兴歇歇、耍耍,大老远的赶来,一定要好好招待。不仅准备好现场吃喝的酒菜和烟,临走爸爸还会多带一些给他们。

随着“地故事”的锣鼓家伙闻声而来的远近的乡邻把我家小小的院子围得满满的。作为孩子的我,心里有好奇、更有几分小小的骄傲,因为我可以和这些“演员”们近距离接触,还可以把玩他们手中的兵器、道具,甚至可以戴戴他们的头饰……这可都是在胡同里小伙伴们跟前炫耀的资本呢。

每个“送故事”的队伍来了,先是要喝水抽烟,歇息一会儿的:一来是宾主寒暄,二来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观看,人越多耍故事的人才越卖力,表演越精彩。这个当口,兴奋地我一会儿钻进和“地故事”领队聊天的老爸怀里;一会儿摸摸拽拽演员的道具;一会儿又把平素和自己关系好的小伙伴拉到比较好的观看位置;一会又跑进房子,给那些爸妈不在家时对我关照有加的伯伯、阿姨抱几个板凳出来,让他们坐。故事还没开演,自己倒先折腾的满头大汗了。看着院子挤满了人,领队一个手势,锣鼓响起,正式开演。

每一段“地故事”都在讲述一个故事。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故事的人大多数都是赶热闹,可我虽然年纪小,但却也能看出点门道,因为爸爸就是我的义务讲解员。

一般来说,每个“地故事”的队伍里都有红脸、黑脸、软身子、净脸、丑角这几类角色。小时候,爸爸说到“软身子”的时候,自己只理解为因为其扮演的是女子的缘故吧。后来才明白软身子也就是戏曲里的旦角,因为这类角色表演时,演员腰肢柔软、身形妙曼,踏着碎步快跑慢移,翩然若蝶,因而被称为软身子。

爸爸还会告诉我每段社火的故事和来历,“黑虎搬三霄”是《封神演义》中赵公明请三霄的故事;“保皇嫂”是《三国演义》里关云长护送刘备二位夫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分别是黑脸、红脸和软身子。男角出场时,一般都往火把上撒一把松香,配以烟火,那时候觉得好神奇。那两三个“软身子”踩着鼓点,脚下快速挪着碎步,与男角相互配合表演。

表演的人投入卖力,大家也是看得有滋有味。一场故事耍毕,领队高声给所有的演员报一下主家的馈赠和现金数目,红脸道谢并说一些祝福主家日子红火,吉祥如意的话,就又去下一个场子了。那时候好多孩子会一直跟着“地故事”队伍看表演,直到深夜十一、二点多,社会队偃旗息鼓,打道回府,孩子们才踏着月光、一路说笑嬉闹着依依不舍的回家。

作者·简介

李胜灵

笔名小媤,陕西省长武县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编辑职称,现任泾阳广播电视台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媒体人;走遍泾河流域第一人;传统文化的守护传承者。

大家都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