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青海日报》新春走基层:社火耍出新滋味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2 11:46)
文章正文

舞龙。

亭子。

撒拉艳姑服饰秀。

种皇田。

锣鼓喧天,响彻新春佳节;千龙千狮,舞出幸福年味。

2月21日,海东市举行2024河湟非遗大会暨传统社火展演活动。活动以“非遗项目”和“传统社火”表演为主线,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10时30分,展演活动正式开始。来自海东市六个区县的27支社火展演队伍5000余人,带着新春的问候和祝福隆重登场,威风锣鼓、太平锣鼓、灯官赐福、掌灯表演、竹马子表演……身着盛装的社火队员个个精神抖擞,踏着鼓点尽情演绎。

当头戴“凤天大翅”、花脸长胡须,身背彩旗、手持膏药灯、全为忠勇虎将模样的“太傅”随着锣鼓声登场,迎来了展演现场的第一个“小高潮”。

民和掌灯太傅舞表演融音乐、舞蹈、歌唱、戏曲、武术表演于一体,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反映了当地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被列为海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幸福欢歌唱起来,吉祥安昭舞起来,来自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安昭队队员,身着七彩民族服饰,现场围成大圈,跳起安昭舞。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在这片神奇厚重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养育着勤劳、勇敢、朴实、好客的民族——土族。安昭舞集歌与舞为一体,是土族最古老、最传统、最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23年的海东市社火集中展演中,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艳姑带来的民族服饰秀“一演而红”。在今年的展演中,由100名撒拉艳姑组成的撒拉族服饰表演方队再次大放异彩,走出新时代撒拉族妇女的自信与美丽。

2008年6月,撒拉族服饰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撒拉族服饰由粗放到精美、由单一到时尚、由传统到现代,延续传承、不断创新,演绎着撒拉族独有的服饰文化。

亭子、矮跷、秧歌、旱船,由750人组成的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郎老鸦社火队随着欢快的音乐、明快的锣鼓点缓缓走过,丑角“瓜娃子”身穿黑色的皮袄,挂着铃铛,手拿短木棒,满场乱窜,成为社火中最活跃的“身子”;8个喜角“腰婆”身着花袍,身胖腹大、涂脂抹粉,穿梭在人群中,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一场展演,将传统社火表演和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让广大市民在领略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展现出海东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昂扬精神风貌。

来源: 青海日报

监制:李鸿贤

编辑:鄂贵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