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白银文旅】白银地区传统文化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2 21:15)
文章正文

【白银文旅】白银地区传统文化 | 黄河战鼓、太平鼓

2023-02-03 16:56

发布于:山西省

【白银文旅】白银地区传统文化 | 黄河战鼓、太平鼓

国家媒体,值得信赖

省级平台,权威发布

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鼓声敲。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黄 河 战 鼓

当你走进白银市博物馆一楼民俗展厅的东北角,古朴村落背景下,一面黄河战鼓很是醒目。硕大鼓面上“黄河战鼓”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红漆斑驳的鼓身,双龙腾跃,不减当年威武。

四龙镇

滔滔黄河,轰轰战鼓,千古强音,流韵至今!黄河战鼓,又名李台黄河战鼓,源于白银区四龙镇双合村李台社,是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声激越

黄河战鼓,又名李台黄河战鼓,主要流传于白银区四龙镇双合村一带,是明代成化年间西迁平堡滩的四十八门军户所带所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原系与敌人交战时指挥进退、扬威助阵的作战工具。

民谣歌手张尕怂来馆采风

后来逐渐演化为民俗鼓乐以社火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它既有古代战鼓的击打方式,又结合了四龙及周边地区民间传统鼓点打法,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黄河战鼓

黄河战鼓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配有锣、鼓、门旗、彩旗、令旗、鼓车等,其打法结构严谨,富于技巧,随机应变。其节奏感、威武感、震撼感都比较强烈。气势磅礴、场面恢宏的黄河战鼓,能让人感受到古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博击和黄河之滨古朴剽悍的民风。

太 平 鼓

明朝洪武年间发祥于黄河上游的白银区水川镇桦皮川村的太平鼓,属于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五,当地老百姓打击鼓乐闹社火,五路接财神,驱邪除妖、祈求平安丰收。北方地区称正月初五为“五穷”,又名“五穷鼓”。

敲响太平鼓

“太平鼓”的鼓帮为檀香木,长约70厘米,直径50厘米,圆桶形,中间稍鼓,两头稍细。鼓面蒙牛皮,鼓身外表白布缠裹涂以油漆,多为黑白相间。鼔身绘泥金双龙图。鼔面绘虎头、太极八卦图。鼔边用“富贵不断头”花边装饰,鼔帮两头钉铁环一对以拴系带,麻绳鼔条裹红绸吊一飘穗。辅助道具有五色彩旗24面,钹若干只。鼓手着传统古装式服饰,黑罗帽,青布衣,灯笼裤,黄丝带,麻鞋。

舞起来

1

表演时鼔头为总指挥,锣钹击节,鼔身飞舞,起落有序,声乐雷鸣,配合默契。动作讲究跳跃、翻闪、腾挪,时而天,忽而地,前打后击。基本动作有跳打、蹲打、翻身打、行进打等打击法。花样有鹞子翻身式、一根葱式 、坐马式、高式、燕子衔泥式、力劈华山式等。队形有一字长蛇形、二龙戏珠形、五星形、五全梅形、八卦形。

太平盛世

鼓手不仅有20多岁年轻热情的小伙,也有70岁精神矍铄的大爷,他们前纵后跃、左旋右转,起落有序,配合默契。鼓手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欢庆新春佳节,祈求“太平”如意。阵阵鼓声,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颂。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编辑:马君 审核:曾朝耀 审定:李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