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扭秧歌 对山歌 赛灯谜 耍社火:举国上下闹元宵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6 10:32)
文章正文

新疆:各族群众社火歌舞闹元宵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12日电(记者熊聪茹):12日,新疆很多农民、市民冒着漫天飞雪走上街头,耍社火,闹花灯,庆贺元宵佳节。

    在新疆昌吉市,参加社火表演的人数超过5000人,由普通农民和市民担当主角的30支社火队在城区主要街道巡回表演,吸引着万名观众冒雪观看。在色彩浓烈的社火中,观众可以看到具有各地特色的表演,有南方传统的舞龙耍狮、节奏轻快的东北大秧歌和刚劲有力的陕北腰鼓。扮演戏曲、传说中人物的表演最受孩子们喜爱,媒婆、傻公子、济公等扮相滑稽,惹起阵阵笑声。

    有趣的是,社火队中还有回族“花儿”和维吾尔族“麦西来甫”歌舞表演,锣鼓、唢呐、口弦(回族乐器)、热瓦甫(维吾尔族乐器)乐曲交融在一起,更是增添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

梅州:千人山歌大对唱喜迎佳节

新华社梅州2月12日电(林军强 马俊炜):“喂哟——!元宵佳节喜洋洋,山歌化作美酒请客尝……” 12日下午,千名客家山歌歌手在梅州市剑英体育馆广场对唱《客家山歌特出名》,盛大欢快的场面拉开了梅州市2006年客家山歌旅游节的帷幕。

“客家山歌特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有妹份,一条无妹唱唔成。”这是一首在梅州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山歌。客家山歌自古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已成为梅州客家风俗的一种象征。客家人爱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据专家考证,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据悉,此次“千人山歌大对唱”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次梅州市客家山歌旅游节活动还举办焰火晚会、旅游使者形象大赛总决赛、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会及招商洽谈签约、客家美食节、客家文化研讨会、山歌大师记者见面会等活动。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招商洽谈会上,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400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电子、机械、电力、旅游等行业,其中投资额达1亿元以上项目87个,投资总额达270亿元。

11日,中国烹饪协会还在此举行授牌仪式,授予梅州“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梅州市还在鸿都美食街设立170个美食摊档,200多种各式客家美食迎接四方宾客。

山西绵山元宵节传统灯谜大赛吸引海内外“灯谜高手”

新华社太原2月12日电(记者刘砺平):元宵节期间,由中华灯谜协会、山西晋中旅游局等单位举办的灯谜国际大赛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关注。一千多灯谜爱好者踊跃投稿,上万人参与了网上竞猜,还有50多名国内外灯谜高手在山西绵山参加了现场比赛。

本次国际灯谜大赛于2005年11月开始在中华知行网开始发布谜材,得到了包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千余名灯谜爱好者支持,应征稿件有1200余条。从2005年12月20日开始,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了网上竞猜。

2月10日晚,50位来自上海、江苏、福建、湖南、河南、甘肃、山西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谜坛高手”云集位于山西介休县的著名旅游景点绵山,参加灯谜国际大赛的现场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湖南队获得金奖,上海队、甘肃队获得银奖,福建队、江苏队、河南队获得铜奖。

我国谜语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了谜语的雏形《弹歌》。“隐语”形式的谜语在二千年以前的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到了汉朝,便产生了文义谜语。南宋时期,都城杭州每年元宵节放灯活动,一些爱好谜语的人,便把诗谜写在灯下让人猜,这样文义谜语就成了灯谜。

广东:乡村飘色投灯真红火 都市玫瑰珠宝最抢眼

新华社广州2月12日电(焦志、郑天虹):飘色、投灯,南粤乡村民间传统活动红红火火;广州、深圳等都市则被巧克力和玫瑰烘托着节日的气氛。

12日,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粤西吴川市,来自全国的30多支飘色队伍表演进入高潮,中国首届飘色艺术大汇演令吴川市梅菉城区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绸布缎条满城飘扬。飘色在吴川市有据可考的时间至少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人们祈求神灵镇邪去病保平安,企盼丰年的原始祭神求福活动。只见龙飞狮舞,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彩车队、傩戏造型队和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从城区主街道慢慢走过,来自各地城乡的百姓兴致勃勃地挤在道路两旁观看。飘色是集戏剧、杂技、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舞台造型艺术,它运用力学原理,用钢筋支撑演员,以华丽的服饰加以遮盖。飘色通常由一至几人装扮而成,一般由十一二岁少年担任,每台飘色一个内容。除《穆桂英挂帅》、《哪吒闹海》等历史神话故事外,近年增加不少现代题材。来自各市镇村的飘色队伍轮流游行,直到农历正月十七达高潮。飘色外形的巧妙之处是人物的造型动作和组合在整个飘色活动中都由真人装扮,并保持一个姿势和动作不变。

而在广州的花都区炭步镇,水口村的村民则以一年一度的“投灯会”欢庆元宵节。11日晚,4000多村民聚集在康公庙前参加投灯活动,同时也为村里的公益事业筹集善款。今年村里制作了33盏寓意吉祥、如意、富贵的花灯,供村民竞投,吸引了很多旅居异乡、港澳甚至海外的水口村人赶回家乡。“主帅圣灯”“观音富灯”“鸿运胜灯”“宝莲灯”等样式各异的花灯一共竞得10万多元的善款。除去用于当晚“团圆饭”的开支外,其余的善款将投资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老人福利等。

深圳百余名义工11日接受邀请免费游览园博园,并在这里吃汤圆、看电影,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义工们身上穿的红马甲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先参观了恐龙展,又来到综合馆二楼观看电影,然后是参观昆虫展。他们被带入园博园的探险区,电闪雷鸣中,义工们看到了硕大的毛虫和吓人的舞蛛。休息时,义工们纷纷表示,园博园为他们安排的这项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社会的关爱。晚7时许,在园博园映翠湖边,义工们吃着精心准备的汤圆、麦当劳等晚餐,观看音乐喷泉表演。他们将点燃蜡烛的河灯依次从湖边放入水中。河灯载着义工们的祈祷在湖面星光闪烁,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但在广州,传统的民间活动并不多见,由于元宵节与西方的情人节只隔一天,各大商场与花店“玫瑰”商品最为热销,如巧克力、珠宝、鲜花等商品柜台前最为热闹。商家的广告也以情人节为主打内容。

延安:元宵节秧歌闹红天

 

新华社延安2月12日电(记者于绍良、刘书云):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唢呐吹起,荡气回肠响彻云霄;秧歌扭起,热情奔放妩媚多姿。2月12日是农历正月十五,近十万老区人民从四面八边拥来,红红火火闹起元宵。

12日的陕北黄土高原天气晴朗朗,冬日暖阳阳。一清早,来自宝塔、吴旗、安塞、志丹、延川等县区和一些大型企业的元宵节秧歌展演队伍就在延安市南桥沿街排开,缓缓向市区的展演区行进表演。彩车鲜丽目不暇接,锣鼓喧天不绝于耳。红灯高挂的街道两旁,早已被从沟沟峁峁里赶来的陕北老乡挤得水泄不通。老爷爷老奶奶小男孩小女孩,一个个穿着节日的盛装,与大姑娘小伙子一起闹红了延安的天。

在延安市中心丽融大厦的中心表演区,延长石油炼化公司代表队的舞龙和舞狮表演将老区群众闹元宵的气氛推向高潮。条条巨龙在年轻小伙子的挥舞下翻腾跳跃,活灵活现,赢得观众一阵阵掌声;黄金色、银白色的群狮在表演柱上跃上跳下,好不热闹,而舞狮小伙故意卖个“破绽”,差点从高高的表演柱上“失足”跌落,则又引起观众一声声惊呼。

“过罢大年将几天,秧歌来到你面前,虽说秧歌不好听,一来迎春二问安。”“落了锣鼓住了音,亲戚六人听分明,正月十五挂红灯,观灯回家交好运。”陕北秧歌曲道出了具有自娱自乐传统习俗的延安人心中的祝福与期望。陕北乡亲告诉记者,在延安,不过十五就不算过完年。闹了元宵,大家便一心一意投入生产。

山东乳山:3000农民秧歌“打擂”闹元宵

    新华社济南2月12日电(刘国贤、邓卫华):山东省乳山市3000多农民12日齐聚市政府广场,以秧歌“打擂”的形式欢庆元宵佳节。

这3000多名农民来自这个市15个乡镇(办事处)的601个村。除了初选上的17支传统的秧歌表演队外,每个村还派出了拉拉队,为自己镇上的秧歌队“打擂”助威。

乳山是我国三大秧歌流派——胶东秧歌重要的发源地,秧歌表演闹元宵是这里的风俗。前几年,为了让城里人能观看到传统秧歌表演,每逢元宵佳节,政府都要花钱请农民到城里进行秧歌表演。而今年从正月初七开始,这个市共有60多支秧歌队申请正月十五免费到城里闹元宵,有的一个村还有两支秧歌队同时申请。由于表演场地限制,政府想出来秧歌“打擂”闹元宵的点子。

说起这种变化,城区街道办事处71岁的农民宋庆松一边演着秧歌,一边高兴地道出了心里话:“秧歌表演得花钱啊——置办秧歌表演的行头得花钱,请人表演得发工资。以前政府花钱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俺们农民们还没有富起来。现在不一样了,置办行头的钱在村里是小钱,农民也不计较那点工资了,很多人都是自愿加入到秧歌表演队伍中来的,高兴就成!”

上午8时,一声震天鼓敲响后,秧歌擂台正式摆开了。城区街道办事处的花鼓队里一声吼:“地方财政突破7个亿,鑫山冶金纳税过了亿,农民人均收入再增百分之十七,百强(全国百强县)位次迈了22步再前移!”

乳山口镇的花鼓队迎面叫起了阵,也不甘示弱地回应着:“一年还债7000万(元),发放解困资金1000万(元),15项便民利民工程用了4000万(元),分分厘厘都把实事干。”虽然是叫阵,但是双方演员个个心里美滋滋的。

在长长的秧歌表演队伍中,有一位“美猴王”,形象逼真,滑稽夸张,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走上前一看,表演者竟是一位老大娘。老大娘边舞边说:“平常,干部给俺们送科技、送文化,时时想着帮俺致富。如今,俺们的日子好了,没啥回报,就从乡下来给自己的父母官们表演节目,算是送礼表谢意!”

富了起来的农民还学会了公关。每支前来打擂的秧歌队都有自己的公关车,看板上写着自己镇村的优势和特色,写着自己村里的发展变化和“十一五”规划,写着农民新的奋斗目标和决心。

在这种喜庆的氛围中,很多回家探亲的人、还未开学的大学生以及在乳山投资的客商,都加入到表演当中,与农民兄弟扭在了一起。

呼和浩特:元宵节闹出“年”味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2日电(记者张云龙、李云平):按照我国的传统,元宵节是大年的最后一天。在塞外青城呼和浩特,热闹的场面让市民感觉到了真正过年的气氛。

广场上挂起红灯笼,街巷里传来锣鼓声。元宵节就这样来了!12日上午,春风扑面,艳阳暖人,呼和浩特市中心新华广场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来自市区和旗县乡村的众多文艺表演队,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给首府的观众拜年。老大爷扭着秧歌,老大娘舞着扇子,小伙子踩着高跷,小媳妇耍着旱船,还有一个“傻小子”,拿着笤帚逗人乐。狮头摇、龙尾摆,铜镲“锵锵锵”地震天响,让人心怀激荡。

看热闹的人们也是一道风景。前面的互相簇拥,后面的抻着脖子、踮着脚尖,靠不过去的人选个高地站着。孩子们骑在爸爸脖子上,聪明人站在自己带的小板凳上。街道上闹红火,广场上乐翻天。各样的小吃,各式的小玩意向人们招手,一家人拍张全家福,“非常”男女手拉着手,自得其乐,充满了温馨。

在12日举行的呼和浩特元宵节民间文艺联欢会上,最吸引观众的还要数脑阁表演。

“脑阁”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方言,意思是“将东西高高地扛起来”。脑阁表演是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独有的民间活动,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表演中,成年人身上套着铁架子,将表演的小孩固定在上面,通过颤抖、摇摆、走动等动作,带动上面小孩表演,充分展示其灵活、生动的特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10多架脑阁同时进行表演,每架脑阁都是由1位经验丰富的农民和肩上顶着的两个小孩组成,将《昭君出塞》《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等传统戏剧展现给广大观众。

宁海前童万人空巷闹元宵

新华社杭州2月12日电(郑黎 方敏):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五,浙江宁海前童镇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抬着鼓亭,扭着秧歌,举办元宵“行会”,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数万名游客与当地乡亲一起参加了这富有地方风情的元宵庆典。

久负盛名的前童元宵“行会”始于明代,是一种以欢庆丰收祈求吉祥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自娱自乐自我表演的活动,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每年正月十一过后,前童的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各村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拢来,爆竹声声,锣鼓喧天,到了正月十四达到高潮,被称作“十四夜”。

正月十四(2月11日)中午,记者来到前童,正赶上参加元宵“行会”的大队人马集聚在镇里的操场上,几十只鼓亭和抬阁会集一处,颇为壮观。

下午1时半,“行会”开始,由龙旗引导,鼓亭抬阁与舞龙腰鼓队等前后簇拥着缓步前行。记者看到,鼓亭其实是一个放置锣鼓的亭阁,高约5米,亭阁精雕细刻,造型别致,由七八个人扛着或推着车轮行走,前后有数人引导。抬阁则是一个活动的舞台,长约2米,宽约1米,下部做成船形,雕刻龙凤狮麟,披红挂绿,也用车推着走。

“行会”队伍长达一公里多,浩浩荡荡,人声鼎沸,乐队曲调古朴粗犷。更令人吃惊的是几十面铜鼓齐鸣时,声若奔雷,四邻百姓齐声喝彩。鼓亭抬阁所到之处,沿路的村民摆出一碗碗红枣桂圆木耳汤和橘子等,让参加“行会”的乡亲品尝,游客也可免费享用。前童镇党委书记顾海飞说,前童民情淳朴古风犹存,由此可见一斑。

据介绍,前童元宵离不开“闹花灯”。随着夜幕降临,前童的新街志巷成了灯的海洋,鼓亭抬阁被大小的灯打扮得耀眼夺目,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灯笼,流光溢彩,与美丽的焰火互相辉映。接着,披满彩灯的鼓亭抬阁又开始晚上的表演,远远望去如一条灯的巨龙在蜿蜒前行,十分壮观。正月十五(2月12日)下午3时,记者离开前童时,元宵“行会”正在高潮中,村民们挽留说,今晚还有更精彩的表演。

澳门欢度元宵节

新华社澳门2月12日电(记者王红玉):农历正月十五之夜,澳门被绚丽的节日彩灯装扮得喜气洋洋,醒狮表演、木偶表演、灯谜游戏等传统节目更为元宵佳节的夜晚增添了欢乐气息。

晚8点,澳门特区政府民政总署主办的两场活动同时拉开帷幕。在灯光璀璨的议事亭前地,由广东省木偶剧团担纲演出的传统木偶戏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龙凤呈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戏目,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同一时间,卢廉若公园也开始了“元宵金曲夜”,期间,除了怀旧金曲表演外,还设有茶座和灯谜游戏。

元宵节是澳门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今年多个坊会联合举办了“康公情怀贺元宵”嘉年华系列活动。还有社团在这一天举办了龙狮齐舞贺新岁活动。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