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乡村大戏台》陇中小曲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7 01:47)
文章正文

(甘肃农村广播全媒体记者 程煦)小曲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有别于大戏,故俗称为“小曲”。甘肃简称陇,分陇西、中、东,定西在陇中,所以这里的地方流传的曲子就叫“陇中小曲”。陇中小曲包括定西小曲、通渭小曲、陇西小曲、漳县小曲等。小曲实为一脉,唱腔“同源异派”十分广泛。

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文化站站长马鸿程介绍说:小调、小曲作为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从演唱开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无数陇曲艺人不懈的努力和提升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唱腔和表演程式。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陇中小曲发展至今是非常漫长的过程。

据考证,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颂唱和劳动号子,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据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曲谱中,就有100多首与陇中小曲相关的曲调。

陇中小曲是源于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生活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感受,内容多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陇中小曲的创作者和演唱者常常是民间艺人,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具有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平易近人的特点。马鸿程通过向徐克俭等老一辈艺人请教,将陇中小曲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将唱词中不完整的地方进行修改,在创作唱词的过程中,也是以反映当地群众生活,宣传党的政策为创作背景。所以,陇中小曲的唱词来自生活、表现生活、演唱质朴自然,形式丰富多样,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陇中小曲的内容,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形式,使人民群众在紧张劳动和辛勤耕耘之余,通过听小曲这种娱乐方式在欢声笑语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释放。

进入新时代,陇中小曲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化妆穿戴“行头“,或者执“道具“搬上舞台来体现它的传越感,亦或是以“地摊子”演唱的方式来体现它的古朴。

地摊子演唱小曲多为春节期间配合“社火”的“清唱”;地摊子化妆的演唱俗称为“明折子”,可演唱一折戏的全部或片段。除配合“社火”演唱外,还可以在家庭院落、堂屋客厅内清唱。

无论是登台演唱还是地摊子清唱,开头必须是表现喜庆祥和的曲子。一般来说,如果是台上化妆演唱的庙会、节庆演出,第一折戏是《香山还愿》或《天官赐福》,或《八仙庆寿》。在家庭院落或地摊演唱,第一个曲子就是《大赐福》或《小赐福》。

陇中小曲的唱腔独特,演出时,前台有表演,后台有帮腔,热闹红火;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音轻字重,吐字清晰。梆子为板,铜铃枒鼓为眼,板中有眼,节奏明快;音乐过门中伴有渔鼓、京钗、小锣,表演动作中加上大锣、铙钹、战鼓、堂鼓和吊钗等,对表现戏剧内容赋予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站的领导干部,马鸿程说:陇中小曲不仅是当地的魂,也是当地的文化支柱。陇中小曲虽然曲子小,但是其中内容强大,是广大陇中地区人们在农闲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必备菜”,不仅能愉悦内心,更能传承传统文化,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来源:甘肃农村广播

编辑:史文君

责编:王玉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