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最炫民族风》千年陇韵,泥土中绽放的民歌之花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7 09:28)
文章正文

(甘肃农村广播全媒体记者 殷晓彤)民歌是田野上飞舞的蝴蝶,是树叶上滚动的露珠,是《诗经》里荡漾的鸟鸣,也是繁忙农事里一杯清甜的美酒。在西部,尤其是甘肃,民歌尤为盛行,从陇东、陇南、陇中到河西走廊,到处都有民歌的影子。位于陇中的民歌小调又会有哪些风采呢?今天的节目中,为大家邀请了临洮县太石镇后地湾村的演唱者张学军,为我们讲述他家乡的陇中小调。

陇中小调、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定西及周边地区,曲调细腻委婉。它源于民间的即兴演唱,后经不断地艺术加工和传承,逐渐由即兴演唱、婚丧嫁娶清唱,到秧歌队登台表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张学军从小经常听家里老人唱起这些小调,耳濡目染下,六岁的时候,他就能唱出一段完整的《一根竹竹十二跟节》。

张学军的嗓音好,家里的老人也愿意教他,慢慢的成了家乡唱民歌小调的能手,频频在家乡的舞台上亮相。民歌小调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因此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现在很多地方又将小调称为表演唱。陇中小调亦是如此,在演唱时随意性较大,亦可现编现唱,张学军发现,很多同样的民歌小调在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唱法,因此他总是悉心学习,力求学到最好,然后传承给更多的人。

事实上,这些年来也有很多像张学军一样的人,努力学习家乡的民歌小调,争取把这些能够传承下去。而陇中小调源于陇中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内容多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陇中小曲的语言具有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平易近人的特点。他的内容丰富多彩,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使人民群众在紧张劳动、辛勤耕耘之余,通过听小曲这种娱乐方式,在欢声笑语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下面这首《四幅药》就是祈求家里幸福祥和的陇中小调。

陇中的民歌小调演唱形式有很多种,有可以化妆穿戴“行头“、执“道具”在舞台上演唱的,也可由数人在“地摊子”坐唱的。地摊子演唱小曲多为春节期间配合“社火”的“清唱”;地摊子化妆的演唱俗称为“明折子”,可演唱一折戏的全部或片段。除配合“社火”演唱外,年节喜庆时可在家庭院落、堂屋客厅内清唱。而如今,这些也成为了张学军生活的一部分。曲虽小,但是内容强大,是广大陇中地区人们在农闲时候必不可少的一道“必备菜”,不仅能愉悦内心,更能传承传统文化,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END

来源:甘肃农村广播

编辑:张耿源

责编:王玉珏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569680)

7月13日10时至14日10时 兰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例 无症状感染者40例

《那山那水我代言》被誉为“西北第一漂”的河道漂流 邀请您来打卡

甘肃多地发布提醒:去过这些地方,请立即主动报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