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走近非遗:永靖秧歌(社火)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8 17:10)
文章正文

走近非遗:永靖秧歌(社火)

2021-12-29 18: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永靖秧歌也称为永靖社火,包含太傅、中郎、太平鼓、杨林等角色和旱船、舞狮、春牛耕种等节目,传统的永靖秧歌(社火)是夜间表演的,现在逐渐演变为白天表演为主。2008年,永靖秧歌(社火)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永靖秧歌(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年春节期间,正值农闲,辛苦了一年的庄稼人满怀喜悦心情,集结起来玩秧社火,喜庆新春佳节,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满,久而久之,形成习俗。

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后,凡是有闹社火习俗的地方,群众自发组织,选出会首,筹措经费,添置道具,指派身子(角色)。一般正月初二就开始亮相,与观众见面,叫“社火出窝”。第一场演出先到附近的庙院或神殿里去,这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其次才在社头院落表演;再次按马路(有秧歌往来关系的庄子)走乡串社,或被邻村邀请,或主动去送社火。到十五、六日,在所有被邀请了的村庄表演完后,再到本庄各巷道巡游一轮,然后到十字路上卸装,并将社火纸货就地焚毁。

永靖社火有“前川社火”(原白塔寺川一带)、“后川社火”(刘家峡、盐锅峡一带)和“马营社火”(西山一带)之分,但大同小异。前川社火以“财宝神”、“杨林夺牌”、太傅为先头部分,后川社火以仪仗队、“春官”为先导,马营社火只扮五六个角色,称“跑秧歌”。但不论哪种类型的社火,在扎场表演时,都以“耍狮子”、“舞龙灯”、“打太平鼓”、“跑旱船”、“跑竹马”、“腊花”等为主要内容,表演活泼多样,唱词诙谐,场面壮观、多姿多采。

财宝神是前川社火队的先行官,社火队行动必有财宝神前导。“财宝神”由毛老僧、掌灯官和钹鼓手组成,扮演者反穿皮袄,怀揣“宝物”,手拿鸡毛掸子。主角由能博古通今、开口成章者扮演。财宝神在前边唱,秧歌在后边舞。凡是秧歌队路过邻里村庄,有亲朋好友的,设便宴于道旁和门前“备饯”,迎请“财宝神”入席。“财宝神”享用茶酒,同时给主人家演唱赐福赐财的吉祥词,送上各种“宝物”。秧歌队在道路上折回往复,舞蹈等待,待财宝神起身之后,秧歌队即随后跟上。

后川社火先头部分为仪仗队、春官。唐武则天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后亦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古时农民种庄稼不懂节气规律,朝廷便派春官带着《二十四节气表》去民间游说,后逐渐演变成民间说唱这种形式。

春官是后川社火队中的头面人物,常由德高望重,有即兴编词能力的长者充当。春官打扮成州官,骑红马,由皂隶和中军官护卫,行社火队前。社火队每到一地,春官根据场景,编出一些打油诗形式的吉利话,在社火锣鼓的间或伴奏下“喊唱”出来,增强热闹气氛。

舞龙、舞狮是永靖各社火中的传统保留节目。舞龙深为人们崇敬和欢迎,每到一处,必鸣放鞭炮欢迎。过去的舞龙,一般用竹、木、布扎成,以绫绸糊制龙头,扫帚扎为龙尾,每节内栽以油捻纸芯照明,龙之通体绘以龙鳞,挥舞时蜿蜒穿插,熠熠生辉。现在的舞龙每节都装有电灯,而且通体贯穿小电灯泡,舞起来光芒四射。有长至十三节的巨龙,跟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忽而低游。

永靖社火队的舞狮有单狮、双狮、子母狮等形式,在表演上又可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

“文狮”着重于表性,动作细腻诙谐,主要是表现狮子温驯、活泼的神态和善于嬉戏的性格,有挠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表演着重于技巧,动作勇猛,主要是表现狮子勇猛威武的性格,表演时,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其基本动作有二十多种。舞狮人员把这些动作有机而巧妙地组织起来,按照不同的情节来表演。

“太平鼓”队,是永靖社火中最庞大、最雄壮的队伍。太平鼓长三尺、围二尺余,鼓身涂以红漆。鼓面绘太极图,鼓身画八卦,用布带斜挂于肩上,用柔软的粗绳布做鼓槌。鼓手头戴英雄帽,身穿黑色紧身衣,足登双鼻鞋。在令旗的指挥下,鼓手们跳、转、挪、闪、展、骑、举、搓、蹲,各展英姿,大鼓上下飞翻,鼓声响彻云霄。

跑旱船,是永靖社火普遍流行的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反映了黄河两岸特有的风情。旱船长约一丈,宽四至五尺,周围包着绘有水纹的棉布,上面饰以红绸、纸花。船姑娘一般男扮女妆,前后各有艄公摇桨扳船,表演《东吴招亲》等历史故事,在锣鼓助阵下,或歌或舞。

跑竹马,也是永靖民间各社火队的保留节目。竹马由民间艺人用竹片、彩纸、彩绸扎成马的形状,演员分成三对或六对,舞蹈与歌唱结合,用胡琴、竹笛和锣鼓伴奏,场面活泼而又热烈。

腊花姑娘的表演,是永靖各社火队中最吸引人的节目。一个中郎(男角)和一个腊花姐合称一对“身子”。男角不踩跷,女角一般踩着低跷。腊花姑娘男扮女妆,村姑打扮,梳长辫,戴红花,着红绿衲袄,系褶花裙子,彩扇半掩面,—步一扭,婀娜动人。相伴而行的是头戴礼帽、身穿长衫、手挑宫灯的中郎。他们在三弦、二胡、竹笛等民乐伴奏下,边唱边舞,演唱的曲调有《十盏灯》、《放风筝》、《绣荷包》、《四季歌》等,多至二、三十种。

永靖社火队除装扮传统角色外,还有工、农、兵、学、商及三教九流各式的人物,借以丰富秧歌队的阵容。民间流传的八仙、唐僧师徒、进瓜的刘全、算命先生、尕黑驴、笑和尚、货郎、猎人等,是社火队中常见的角色,统称“杂篮子”。他们打扮特征突出,随着秧歌锣鼓,发挥各自的表演特长。

妖婆(亦男扮女装)是最活跃的人物,其化妆夸张到极点,麻子脸、大嘴斜裂,耳吊红辣椒。他手执两个棒槌,—边敲击,一边出入队伍,一边和人们打招呼,说些或吉利或俏皮的话,常常惹得观众捧腹大笑。

永靖民间社火表演,丰富多彩,它涉及到音乐、曲艺、杂技、舞蹈、武术、戏曲、工艺美术等众多艺术门类,比较集中地展现了永靖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具有很高的民间文化和民俗学的研究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