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遇见大通·《融媒带你过大年》(1)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07 07:22)
文章正文

遇见大通·《融媒带你过大年》(1)

2020-01-21 18:22

年味•社火

团团圆圆过新年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如今,随着娱乐成分的增加,社火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青海民俗•社火】

 

像其他地区一样,青海社火也是从古人崇拜自然的祭祀活动中发展而来。作为民间文艺活动形式,青海社火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经久不衰。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群众用“耍社火”这一艺术形式来欢度春节,预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康。

   

社火文化

青海的民间社火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了外地优秀的民间社火节目或优秀的唱词和舞蹈动作,提高了青海社火的质量。青海社火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在内的综合文艺演出,内容极为丰富,节目花样繁多,形式也是多样,演员队伍阵容庞大。主要以锣鼓、灯官、秧歌、龙舞、狮舞、旱船、拉花姐和乐队在内的小唱,以及高跷、高台等节目组成。

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关于社火"身子"的来历有一个民间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楚庄王一日外出,正在回城,突然遭到敌军包围。楚王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个臣子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为重赏,找一个长相相似的人作"替身"。这个"替身"好不威风,穿着王服,前有探马报信,武士开道,后有歌舞班子随行,楚庄王却扮成一个哑巴,脸上抹着黑灰,身上反穿皮袄,混在逃难的队伍当中。楚庄王安全脱身,"替身"却被紧紧追杀,这个替身仓皇逃命;钻进一家马棚里不敢动,乌纱帽也给撞歪了。主人家正在贴春联,手忙脚乱,将"槽头兴旺"四个字贴在纱帽上,楚庄王后来发迹,为感激救主大恩,下令出灯官耍社火。直到如今,灯官老爷的纱帽上还贴有"槽头兴旺"四个字。)

至于青海社火来历,有一种说法。据说明代洪武年间,诸氏巷人耍社火,一个男人扮演女人,露出袍下大脚。有人向马娘娘进馋言,说露出大脚是污辱马娘娘,困为马娘娘是有名的大脚,最忌讳别人挖苦她是大脚女人。朱元璋发怒,下令将诸氏人发配到青海,诸氏巷人就一路把社火耍到青海。不管民间传说怎么说,高原人通过社火表演来表达自已的快乐和心愿。

四片瓦舞又称龙蛙腾图,是一种传统舞蹈。流传在青海大通黄家寨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社火。表演的演员脸上画着青蛙的脸谱,手持四片形似青瓦的竹板,打击清脆响亮,舞蹈以青蛙的腾跳动作为主,轻盈柔和,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蝗虫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该舞蹈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家寨镇黄东、黄西两村群众独有的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保持了宋代之前民间蜡祭仪礼信息,具有较强的民间传承性。

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以四块如瓦状的骆驼腿骨或其他能发出清脆响声的动物腿骨为道具,并因此得名。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以昆虫的天敌--青蛙为图腾,寓保佑农家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之意。

依存于春节社火活动的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受外来文化冲击,以及人为改造,这种原生态文化受到了冷落,面目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监制/ 郑明善责编/张娟娟 编辑/洛布加(实习)来源/大通融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