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在长安冯村扮社火娃,已经不需要看长得心疼不心疼了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07 23:58)
文章正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过去了,今年冯村的社火一改往年正月十四和十五耍的传统,选择在初八初九初十这三天在本村耍,因为初一到初八被汉城湖民俗表演区征订,而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又高价被别的村订走了。

我舅家是长安区的冯籍村,冯村的社火因为花样多,服装美,技巧绝妙而远近闻名,更因为建国后去北京天安门广场代表陕西民间绝技表演而名噪一时,从我记事起,我舅家婆就总跟我念叨,你爷碎碎的时候就扮社火,你爷扮完社火你舅和你妈扮,你妈扮完这可轮到你姐扮了,nia这几个人都长得亲,所以年年队上早早就把娃定下了,这时候那个长得不亲的我,就特别羡慕能扮社火的我表姐,因为能扮社火的娃第一说明她长得亲,第二说明她胆子大,第三说明她年龄不大于10岁,体重不超过60斤。

每年的社火别看耍的时间不长,竞赛还是蛮激烈的,冯村的社火分为北巷(读hang)、前巷、长巷、张巷四个参赛队伍,虽然数不多,但是大家都卯足了劲儿要把本巷子的社火搞成最好的,好的社火不但能让围观群众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还会被评委会像关中新人结婚那样搭红。


■ 图源网络

但是出一台好社火并不容易,社火被叫做没有声音的艺术,字面意思就是一台好社火,没有声音,没有解说的情况下,需要向观众清晰表达出它要表现的是什么意思,经验老道的社火专家就像影视剧中的导演兼编剧,往往会先选定符合时下流行的话题来作为社火主题与观众引发共鸣,再构思社火架设样式,因为冯村社火一般都要叠加三四层,所以社火架设样式中的芯子的架设结构不但要美观更要符合力学承重原理,以保障安全性,再配置服装,头饰,小朋友在上面的动作和表情,一台没有声音但却传神的社火艺术就跃然眼前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要求,所以被选上做社火娃,就像在影视剧中出演了大明星一样的有骄傲感,而家长因为有个明星娃肯定也骄傲啊,而且社火娃也有片酬的,所以虽然我长得不亲,但是因为和社火娃有着很亲近的关系,我也是非常享受每年过年耍社火的这两天,一边非常自豪的追着我表姐的社火车跑,一边盘算着怎么花她的片酬。

陕西的社火种类很多,光一个长安县就有细柳的大吉大羊村以彩亭,旱船,高跷为主,色彩鲜艳为辅助特点的社火和灵沼的冯村以“高、悬、奇、巧”为特点的社火两种,细柳的社火一个队伍里,又是锣鼓队又是媒婆,又是划旱船的,又是大头娃娃又是踩高跷,再来几转子车上的社火,虽然不高,但是贵在热闹,而冯村的社火,因为改革开放后,武侠和仙侠剧的火爆,再加上各个巷子竞争激烈,冯村社火不但保持着高、悬、奇、巧的特点,还总是能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看起来又有故事性又好看,因为我是女孩子,小时候看社火最期待仙侠社火,喜欢社火女娃娃头上闪闪发光的头饰,看起来各个都是小仙女。


■ 图源网络

我记忆以来那些年光我表姐就演过七仙女,演过武则天,演过白骨精,演过苏妲己,演过秦香莲,演过穆桂英,等到她都10岁了,因为体重太大不能站上社火芯子上了,她还表演过平板车上的白娘子,穿着一身白站戴着布灵布灵的头饰站在一顶被小青撑着的一把布灵布灵的雨伞上甩袖子,那个伞要一直转,她却不用转,感觉像见到了真的白素贞和小青在玩水漫金山一样。

今天的社火,在我们关中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而冯村的社火,代表了“芯子社火”的最高水准的,冯村的社火,许是谐音,许是传说,还有个名字叫“射虎”。

射虎的来历,相传在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沙陀兵首领李克用因解救长安、驱逐黄巢有功,被封晋王。其义子李存孝奉命驻兵沣河两岸,并在冯籍村为其义父李克用建立生祠——晋王祠,以报晋王栽培之恩。

传李存孝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16岁时入涝屿沟砍柴,见一猛虎祸害百姓,即拔箭射之,虎应声而亡,当地群众称李存孝为射虎英雄。李存孝为义父李克用建造祠堂,完工之日,冯村村民以社火庆典祭祀,并将李存孝射虎的形象装扮成社火芯子。表扬其骁勇善战、行侠行孝的义举,随后延绵不断,“射虎”一词便成为冯村芯子的特殊称谓。


■ 图源网络

千百年来时间变迁,但人民群众对弘扬忠孝仁义,鞭笞奸恶阴晦的朴素感情却从未改变,冯村社火在保留了他的“高、玄、妙、巧”的艺术表现基础上,通过与时俱进的主题,考究的装扮和玄妙的结构来说古话今,徜徉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社火在村社间的表演,除了弘扬忠孝仁义,也寄希望于村社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裕安泰、红火热闹。进而在演化过程中,增加神明出游的部分程式化仪礼,丰富了单一的社火,成为了村社期盼生活幸福红火的祭祀和娱乐的一种文化活动,简言之,就是出现了寄托着希冀的“社火”一词。


■ 图源网络

在我小时候,记得每年正月初十开始,各个巷子的大人都凑一堆儿,开始商量今年本巷子的社火主题,这个时候整个村大家伙儿都忙里忙外,所有人都是社火表演的一部分,女人们为孩子们化装指点动作,男人们或是搭架子,或是敲锣打鼓,一场社火表演就此开始!全村一起为这一件事忙忙和和的,努力使劲的样子一改往日关中懒汉扑西来海的精神面貌,一下子就科利马擦精神起来了,处处洋溢着办大事的喜气。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2017年冯村社火获批西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获批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据说已经沿袭近千年的古老技艺终于得到正式认证的牌牌了。

而冯村社火自从有了资质认证证书,冯村人的腰杆更加硬了,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每年的初十四和初十五在本村耍个热闹,而是和影视剧一样,职业化,走出去,出现了一批专职的社火艺人,他们带着村里的社火芯子和自己的社火技艺开始承接周边乡镇,政府旅游部门民俗文化宣传活动,旅游景区民俗表演节目,甚至外省的社火表演活动。近年来,随着年轻人持续涌入城市,即使是距离西安主城区仅有30公里的冯村也不能幸免人口“空心化”,眼看着社火这项古老技艺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我也只能捶胸顿足对自己说一声,你咋生不逢时啊,因为听说现在扮社火娃已经不需要看长得心疼不心疼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娃让你村上挑肥拣瘦,而社火表演的职业化,希望可以将这项古老的技艺保留下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