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非遗在公益传承中绽放光彩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26 04:45)
文章正文

非遗在公益传承中绽放光彩

2022-11-01 12:07

发布于:山东省

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10月18日,天桥区北坦街道双井社区开展了一场“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非遗文化侯氏社火脸谱传习公益活动,活动由社区居民和社区的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在“家门口”学习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感受非遗魅力。侯氏社火脸谱第六代传人侯志新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群众和学生作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非遗公益讲座,让大家认识、了解社火脸谱的历史及制作技艺等。

侯氏社火脸谱发源于济南市黄河岸边,是山东省的传统手工艺术珍品,被誉为济南一绝。受当地民风民俗及生活习惯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脸谱文化,侯氏社火脸谱始于1820年,2021年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侯氏社火脸谱由古时春社、秋社、春节等庙会上祭祀时的扮神像、社火活动中拌脸演变而来,其构图夸张,造型粗犷,色彩浓烈,特点明显,兼具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像秦琼的脸谱、舜帝的脸谱,五行、十二生肖的脸谱等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追捧,以丰富又神秘的形式表达不同的寓意,反映了济南人民的精神追求。作为侯氏社火脸谱的第六代传承人,今年53岁的侯志新自幼就跟着长辈学习画脸谱,至今已经坚持传承手艺40多年了,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精神得简直像个年轻人,提到侯氏社火脸谱,他更是工作十几个小时都不喊累。他制作的脸谱面具形神兼具,线条穿插布局合理,纹路象征寓意明显,脸谱面具材质多样,分宣纸浆、铜錾刻、木质等。

侯志新最初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因为是家传的手艺,我的父亲和奶奶在我小时候就教我画脸谱,这也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能够用来画脸谱的纸很少,我就在院子里用柳枝在黄河的细沙土上画,奶奶教口诀‘画脸一个蛋,中间一条线’,家里很多地方都有我画的脸谱。”在结婚前,侯志新一直想把这门家传的手艺发扬光大,却遭到家人及亲属的反对。婚后,有一次侯志新在一块木板上随意画起社火脸谱,被妻子李小兰看见,她觉得非常有意思,就鼓励侯志新在业余时间继续创作。2002年,侯志新与妻子李小兰决定重操家族旧业,开启他们漫漫的传承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脸谱这项民俗文化曾一度被人们所淡忘,侯志新说:“一直以来,侯氏社火脸谱都属于‘深藏在巷子里的民间艺术’。”因此,他与妻子李小兰一直在为这项技艺的推广和传承努力着、奔走着,这些年开展公益讲堂百余场。他们多次组织、参加“非遗”项目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了解产生兴趣,点燃了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求知之心,继而学习技艺,传承发扬。当脸谱走进学校、社区,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之美,传承非遗文化精神,也勾起了孩子们对脸谱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只要感兴趣,我就教!”侯志新说道。

在公益课堂中,夫妻二人结合日常生活,用老技艺展示新生活,以达到让孩子们亲近非遗、欣赏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的目标。他们深知,文化的传承是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只要有传播,就一定会有传承和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侯氏社火脸谱,侯志新夫妇经常为不同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开展公益体验课。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并爱上社火脸谱,侯志新、李小兰乐意为大家免费授课。每逢寒暑假、重大节日期间,侯志新、李小兰都会在天桥区宝华街街道万盛社区多次举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脸谱公益教学进社区”系列文化活动,邀请辖区内及社会上更多人有机会学画脸谱。

谈起开办公益课堂的初衷,侯志新表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创新、发展、传承上下功夫,吸引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学习这项技艺并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虽然是免费授课,我也很满足。”

如今,侯志新、李小兰夫妇的日常就是在研究形式各异的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做好脸谱艺术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他说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传承人,不需要更多出名的机会,只希望引导更多的孩子学会怎样去传承。“社火脸谱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一家人的生命,我愿意通过努力,让年轻的一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一代一代传承,用我自己的方式方法吸引孩子们学习社火脸谱艺术。只要身体允许,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完成传承这项使命。”

多年来,侯志新、李小兰夫妇一直走在民俗文化发展的潮头,成为民俗脸谱文化的领军人物,推动传承并弘扬了侯氏社火脸谱这一民俗文化瑰宝,让侯氏社火脸谱成为济南乃至齐鲁大地颇受欢迎的文化艺术品,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让人们了解了这一古老民俗文化艺术发展轨迹,带动了整个民俗文化的发展。 (本报记者郭哲启陈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