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梅童鱼:一直长不大的“大头娃娃”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12 01:13)
文章正文

食材 | 梅童鱼:一直长不大的“大头娃娃”

2018-08-06 10:35

上海人教训读书不开窍的小孩,常常说“黄鱼脑子。”原因是黄鱼脑袋里有一块耳石,坚硬不易碎,意思与北方话里的“榆木脑壳”差不多。

其实,这块耳石正是一大类海鱼的标志。“石首鱼科”囊括了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黄姑鱼、鮸鱼、黄唇鱼、毛鲿鱼等在内的十几种,有意思的事,每一种都是出名的海味。其中价值最高者当属物以稀为贵的大黄鱼,但滋味却各有擅场。单论我个人所嗜,梅童鱼可为魁首

梅童这个好听的名字来自浙东方言,也就是著名的“唐诗之路”横穿之地。唐诗里有“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句子,换作梅下童子,也能让人联想到高士、隐逸之类古雅的意向。

事实上,“梅”指的是节令:梅子熟的季节,也是此鱼最肥美的光景;“童”指的是体型:梅童长得童稚可爱,最大的也不过10公分左右,头很大,浙有句歇后语“一篓梅童——都是头”,不识货的以为它是小黄鱼,稍微懂点的则容易将它和大黄鱼苗混淆。但事实上,它就是这个长不大的品种,和小香猪、茶杯泰迪一个意思。

至于滋味,梅童也介于大黄鱼和小黄鱼之间——既有大黄鱼那种蒜瓣状的扎实肉质,又有小黄鱼细腻绵密入口即化的口感。宁波人喜欢用雪菜煮黄鱼,名为“大汤黄鱼”,是大小宴请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但梅童太小了,配上雪菜容易喧宾夺主,所以正宗且讲究的做法是清汤梅童里加入雪菜汁,代替盐。成菜不见一粒雪菜,汤汁却有着鱼鲜和雪菜鲜的复合味道,堪称绝品。

如果是更新鲜的梅童,刚捕上来那种,只有清蒸才配得上它的格调。一注绍兴黄酒、一撮姜丝、几滴香油和一小勺盐,别的什么都不用放,其味之鲜甜,除了血蚶勉强匹敌,别的海鲜都无法望其项背。

抹干鱼身是清蒸梅童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冲洗后的鱼体还积存着水分,往往会随着蒸制的过程流入碟底,这使鱼肉的鲜味顿失。所以有经验的厨子,一定会在入蒸屉之前小心除去鱼身上残留的水,并在碗口扣上盘子,防止蒸汽凝结渗入

除此之外,梅童也适合酥炸、干煎和红烧。我在杭州吃过一顿红烧的,是拿梅童与豆腐鱼一起烹制,放了大量糖,符合江浙人的口味。两种都以柔嫩而著称的鱼在一起,分外滑润可口。

经过冰冻、不甚新鲜的梅童也不能浪费,制作“梅子烤”就是最好的归宿。浙东地区将盐渍干制后,可以直接食用的小鱼干称为“烤头”,豆腐鱼干叫“龙头烤”,梅童加工后则叫“梅子烤”。它是烤头中的上品,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香油蒸。我最喜欢的吃法是把梅子烤掰碎,加到葱油拌面里,那份咸香,想起来就口水不止。

其实广东人也吃梅童,他们称之为黄皮头。但不知是烹饪不得法,还是食材品质逊色,总不如浙东地区的滋味地道。我在广州吃过加了面豉酱的梅童,肉质一样细腻,可惜豉味浓烈,破坏了梅童天然的鲜甜,令人扼腕。

新鲜梅童的耳石富含磷质,是银白色的,能在暗夜里发出萤石的光亮。一旦不新鲜了,就会发黑变暗。小时候吃梅童,最大的乐趣就是捡出几粒耳石向隔壁家小姑娘献宝,如今海产日渐匮乏,野生大黄鱼早已绝迹,搜集梅童耳石这种游戏,恐怕也与这一代小朋友无缘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食味艺文志

/ 你或许喜欢 /

食材:刀鱼| 江阴河豚| 长江鲥鱼| 川乌| 马面鲀|抗浪鱼| 鲣鱼| 喜知次鱼| 鲯鳅| 三文鱼| 鮟鱇鱼| 鲫鱼| 鰤鱼| 鳝鱼| 水潺| 凤尾鱼| 马友鱼| 日本银带鲱| 弹涂鱼

/加入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