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晋商历史丨红火热闹的晋商社火表演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13 10:09)
文章正文

进入腊月,年的氛围日益浓厚,不同地区之间有各具特色的庆祝方式,而在晋中地区,最出名的是“晋中社火”也称作“晋商社火”。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这项活动与晋商有一定的渊源,并在晋商群体的推动下,演绎出了更大的光彩。


“社火”亦称“射虎”,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后来社火不断发展成为以村、社为单位,集民间宗教、民俗、娱乐为一体的狂欢活动。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意指生活红红火火,也指生意兴旺,成为了晋商春节期间的固定表演活动。

社火来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到了明清,社火在晋中地区发展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这其中离不开晋商的崛起,经济的发达,为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晋商富商的巨额投入,让社火在民间得到快速普及,并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较为常见的表现形态包括太谷花灯、斗龙、背棍、铁棍、抬棍、撅棍、彩车和彩楼、放烟火、刘三推车、划旱船、榆社霸王鞭、大头娃娃、二鬼摔跤、左权小花戏等。主要集中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办。

以山西中部来说,清后期晋中多富商,这一带的社火也十分繁盛,有民谣称:“榆次的架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


架火是一种造型社火,以榆次南庄架火、太谷黑山火、排楼火、桌子火最为著名。架火以单桌顶立,共12张桌。寓意一年十二个月,如有闰月则顶13张桌。架火用纸、麻、竹杆等扎成山石状,彩绘出来,再用各种纸炮、花炮、绣花炮编织成图案,悬挂于桌子的各层。燃放时,点燃走马,经固定路线,打中架火最下一层,之后逐层燃放,鞭炮齐鸣,礼花喷射,硝烟弥散,五彩缤纷,十分壮观。


太谷的灯与太谷的商业活动有关,商贾的往来,商业的发展使太谷县城有仿效苏、杭、扬三州之风气。太谷灯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道光时,太谷富商从广东引进的宫灯有八角、六角两种样式,有玻璃、纱、绣缎三种质地。灯上装饰有书写的千家诗、唐宋诗词,并绘有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庶民百姓则悬挂贴剪纸灯影。灯影俗称走马灯,形状是圆柱体,或纸或纱裱糊,借烛光热力,推动转盘,以隐现各种人物故事和诗词灯趣。


徐沟县铁棍,又称抬阁,以幼女着丽衣扮装,缚股于铁棍之上而舞,下以八人或十六人或二十四人抬之。要求所有抬阁人以统一节拍上下起伏,带动阁上演员舞动。又有背棍,又称背阁。背棍由上中下三截构成,有直顶、旁顶、活心等样式,分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根,由一壮汉背铁棍,上扛一至三名儿童,他们共同扮演一组戏曲或故事人物,并配以与人物相符的道具。表演时,背棍者根据故事,迈着与角色心理、性格相吻合的步伐,被背者也随之做相应的表情和姿势,构成上下浑然一体的艺术造型。

凡社火活动,富商大贾各大商号均予以经济支持,背棍、铁棍等在富商大贾宅院和商号门前表演时,富商和商号均须付表演者一定数额的酬谢。

社火的兴旺象征着晋商财力的兴旺,也寄托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是当时晋商精神文化不断富足的表现。在每一次纵情歌舞的酣畅中,展现出了最朴素纯粹的情感。这样的表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激励鼓舞着众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