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发现兴平】阿尚社火杆的来历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25 06:59)
文章正文

【发现兴平】阿尚社火杆的来历

2018-12-04 22:40

前言:关于阿尚社火杆的来源问题,最近在村上众说纷纭,颇受争议,本着对阿尚社火历史,对它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最近我们先后走访了村上的一些老人,现将他们的回忆整理如下,希望大家在共同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给予阿尚社火这一民俗传统文化,一个公平、合理、公正的定论。 同时,也给阿尚人在种种疑惑不解中一个正确的答案,对那些在历代热忱于创建阿尚民俗文化事业的人们一个负责任态度!

追寻阿尚社火杆和社火的足跡,我们都必须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通过广泛深入调查,探究追寻,将始末真相、出处予以还原。使我们在今天对阿尚社火,这一民俗传统文化遗产历史来源问题,更加深入透彻的充分了解,力争做到一目了然知其原委。让民俗文化一一阿尚社火,在它在整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把那些长期困扰在人们心中,对其来历尚不明确的根源问题,通过走访村上诸多知情人的方式以及具体年限,深入透彻的加一了解,通过口述、文字记录的方式得一妥善求证,答疑解惑。其目地,就是要让阿尚社火,这一历史来源问题做到有根有据可查。让阿尚社火这一民俗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今天,公号刊发的《阿尚社火杆的来历》就是根据村上知情者对社火杆来源始未,真实情况的回忆和陈述的整理。

阿尚社火,它的前身,来源于兴平塬上,被人称之为渭河流域附近的兴平“塬下"某一区域,具体是那个县,因年代过于久远,详细资料有限,至今尚不明确,无法去深入考证,或许它的前身来源于清道光、咸丰、同治某一年间,现已无从查起,我们只能按回忆者的口述来推算时间,现只有将其定位在同治年间,在年代这个问题上,或许它存在的时间,还会更久远一些。

一,历史背景:民国十八年闹大饥荒一一“年谨”。时间,是指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其中以陕西关中地区最为严重,持续三年大旱,颗粒无收,据民国十九年底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民政厅厅长邓长耀灾情报告存有资料显示,陕西省全境内曾有200多万人被活活饿死,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往它乡,800多万人靠以啃树皮、草根、观音土为生,苟延生命,奄奄一息,在这旱灾发生的同时,又祸不单行,风灾、水灾、雹灾、火灾、虫灾、瘟灾、兵匪之灾一同降临。使陕西全境92个县在这次大饥荒中悉数蒙难,八百里秦川,赤野千里死伤人数多不胜数,甚至出现了一些惨绝人寰的悲痛场面。

以上就是民国十八年,陕西省境内闹饥荒一一“年馑”的一些具体情况。

“当铺"收取动产和不动产,是对外放债的机构。它最早产生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对于这行业里的一些潜规则和运营细节问题,我们在此不必过多阐述,一一细说,权且把它当作对此事有关的一个大体,简单概念来对待吧!

二,历史起源:“当铺四"阿尚西村人,在村上,人们都将他称为"当铺家的",此人姓鲁,名玉副,排行老四,后辈人在今天仍称之他为四爷,后代嫡孙及族人:鲁联文、鲁联武、鲁联社……等。至今仍在村上居住。另外,据今天村上仍健在的诸多老人言:此人天资聪慧,在生意、买卖方面颇有天赋,尤其善长经营一些小本生意。

宋伯鲁:阿尚村外甥,其家族当年在礼泉县城做生意,有店铺门面,特聘舅家人“当铺四"出面去店铺做掌柜先生,负责店里生意上的一些日常事务,可后来也不知因何缘故,“当铺四"鲁玉副老人又辞职回到了阿尚村里,但此人天赋擅长做生意,在家呆着也闲不住,于是,就利用个人积蓄,在村里又开了一家生意一一自己的“当铺"铺子,继续又干起了他的老本行一一生意买卖。

可就在此时,恰逢关中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旱灾。时间,仍为民国十八年,在这百年不遇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千里沃野富饶的关中大地上,曾一度大面积闹饥荒“年馑”。受灾区域和范围极为严重,许多灾民流离失所,为了家庭生计抛家舍业向外逃荒。

一个外地逃荒的“塬下"人,也被生活所迫,此时来到了阿尚,他为了解决生活,为了逃避抵御住饥荒,解决温饱和手头经济拮据问题,便将其家中的社火杆出手典当在了鲁玉副老人在村上开的"当铺"铺子里。 因此,阿尚才有了社火杆这一说,后来,又经东、西两村能工巧匠们的不断精心琢磨、细心研究,又在这方面将其所需的社火物件添加置办历经了数代传承,后交给村上集体管理,阿尚社火才有了今天这一崭新的局面和规模。

阿尚社火一一民俗文化的兴起,它最早率先起源于阿尚西村,由西村众人挑头兴办,后东村,在农村具有一定特殊技能的诸多手艺人一一"匠人",它们也相继加入这个群体中来,这里面才有阿尚东、西两村的画匠、铁匠、木匠、泥水匠、……等一些专业骨干力量人员,后又形成了全村人都参与的局面。

时值今天,我们不妨在此推测一下,在那个年代,人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是否能够填饱肚皮?都成为每个人的心头大事,因为,典当社火杆的是个外乡人,又在那个特殊的环境背景下,阿尚更没人询问社火杆的出处、年代与来历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在今天,遗留下来了诸多的阿尚社火杆,历史来源、年限问题我们无法给予它一个准确的答案。现我们只能依据阿尚历届对此事爱好者的回忆,来推算判断时间的长短和杆的来龙去脉。

因"当铺"行业,一些潜规则的约束,“塬下"人当时也已查无音信,这些典当在当铺中的社火物件,久而不赎,过了期限,"当铺"主人就有权出面自行处理,于是阿尚人“当铺四"鲁玉副老人就把这些社火杆整理翻出,想抛之,但又觉可惜,便邀请村上一些喜爱热闹的人,在村上撑起了阿尚社火地摊这一初始雏形,后阿尚“当铺四”鲁玉副老人移居西安府居住。

现“当铺四”的众多后人和许多村上知情人今天言道:“当铺四"鲁玉副其人在宋伯鲁家当过店铺掌柜这事不假,但宋伯鲁其人与阿尚社火杆并无甚牵连,因"当铺四"在礼泉当站台掌柜这事在先,回家在村上开“当铺"干这一行,这事在其后,所以,它们之间彼此毫无任何干系,针对这一问题,今天,在村上仍有人可出面证言;针对社火杆和宋伯鲁有关这件事,村上现众人矢口否认者仍居多数,其中,也包括今天的“当铺四"后人们它们在内。

另外,还有关于阿尚社火杆来源于北五县一说,针对当年民间对北五县的一些情况民间描述上来看,在民间,曾有这么一首打油诗至今犹存,其曰:“有山不长松,有水不行舟。秀才不过境,县官不久成"。足亦可见,其当年经济萧条,区域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也不具备更多的优越条件,贫困面貌犹为严重,这就可想而知。因此,它来源于北五县一说似乎也不成立,也在主观论断上站不脚,得不到阿尚人的一致认可。因为,在那个历史背景下,社火作为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的产物,历经满清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民国年间,最富庶之地是它的活动范围,试想一下都莫过于距离那些州、郡、府、县、人口较为稠密,较为集中的繁华地域地段,还要在民间具有一定的财力、人力、物资资源作为坚强的后盾基础,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有效的支撑起民间各种祭祀、娱乐、庆典活动,让它们有发展的空间和种种契机可言。

综上所述,阿尚社火,在历史来源出处问题上,依据村上众多老人口头资料陈述显示,我们今天也初步判定,它并不属于和什么历史名人有牵连的意识范畴。

现在我们也初步可以肯定,社火杆是由鲁玉副老人当年在村上开“当铺"时,他为村上提供的,这个不容置疑。在它后期管理上,仍有一些参与者居多。

经久不衰,古老的民俗文化,它是代表着生活在一个地区,人们精神面貌上的象征。同时,文化也是一种人在品德修养、素质高低上的体现,以各种文化元素、民俗文化为陪衬、衬托的融合,在这个地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人的各种精神面貌上,才能充分彰显出人们在身上具有一种丰富多彩,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活力"。因此,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从侧面不断呼吁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村里众多老人热情提供口述资料,村民鲁联文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秦岭 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