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上阳花社火让山西代县民俗文化走上“星光大道”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25 11:17)
文章正文

■CUBN记者 黄婧 山西报道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活动形式的通称,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社火分别代表土神和火神,民间社火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由此产生了祭奠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全省约有200多余种。其中,代县上阳花社火是集戏剧、舞蹈、民乐、武术、杂技、古代军事布阵等为一体的民俗节庆、祭祀文化活动,具有较高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山西社火的地域风情

山西社火按其形式可分为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阁跷类、灯火类、武技类等,独特的表现形式中蕴含着浓浓的地域风情。例如,锣鼓类的社火表演,是以节奏强烈明快、场面壮阔粗犷为特点,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质朴豪放的民风;秧歌类的社火表演,有的侧重于演唱,俗称文场秧歌,有的则歌舞结合,以舞为主,俗称武场秧歌。既反映出本地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吸收了外地歌舞艺术的特长,体现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车船轿类的社火表演,则以精湛的技巧装饰成各类民间交通工具的外形,来表现丰富的时代内容;而灯火类社火表演不仅继续了传统灯火的艺术,具有全国各地灯火的共性特征,还发挥了当地地质资源的优势,如旺火、“煤海之光”灯展,都与山西煤炭生产有关等等,可谓独具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山西活动周”曾在世博园中举行,来自山西的演员就将社火表演搬上了上海世博会的舞台,独具特色的山西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代县上阳花社火独树一帜

代县传统社火流传于当地民间,以崇尚武德、精进武术、强身健体、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武术文化为精髓,在一千多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中没有文字记载,皆以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上阳花社火的传承人之一石贵平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说:“代县滩上镇上阳花村系周朝诸侯‘代国’的一个军事基地,千百年来村民尚武、男丁习武成风,演武活动渐进成规。后经历代先贤的编导、传教,把古代战争场面演练成剧,冠名‘社火’。其历史悠久,形式古朴、原始,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和民间文化特色。”

上阳花社火从整装、列队、祭旗、出征、行军、传丁、练兵、探马、布阵到对垒、决战、破阵等表演,每一细节都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其阵法完全符合古代军事思想。八卦阵、六甲阵等皆以奇门要术为准则。鼓乐则完全传承了原始战鼓的独特风格,能打出石破天惊的效果。表演剧目《五雷阵》、《打登州》、《金海滩》、《天门阵》、《蜘蛛洞》等,都是战役演绎和戏剧传说的集合,融武术、杂技、舞蹈为一体。队容整洁、场面宏大、内容丰富、生动壮观、审美价值较高,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多次到各地表演,均受到好评。

走创新发展之路开拓市场

上阳花社火属表演社火,内容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民间民俗艺术价值;其产生于闻名遐迩的雁门关地区,将军事文化与民间文化有机结合,对研究雁门关古战场军事文化、军事思想等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上阳花社火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民众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

石贵平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目前,代县上阳花社火发展势头迅猛,并在当地成立了‘上阳花社火研究中心’这样的保护机构,从2008年至2010年间,共获各方投资10余万元,专场演出近20场。”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阳花社火已从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此基础上,上阳花社火表演下一步还将结合今年8月份即将举办的‘雁门关首届国际边塞文化旅游节’活动,积极筹备组建专门的演艺公司,以配合代县雁门关景区的旅游开发工作,并以杨家将剧目内容为表现形式,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更快、更好地面向市场、打造品牌,使代县上阳花社火为更多人所熟知,同时能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石贵平向本报记者表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