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灵秀湟源:横亘千年历史文脉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03 20:56)
文章正文

灵秀湟源:横亘千年历史文脉

2016-08-08 10:48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湟源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打造“文化旅游名县”建设目标,坚持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民间文艺活动为中心,以巩固文化阵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重点,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承发扬优秀民间文艺、提升本土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湟源

民间文艺小档案

湟源,史称“丹噶尔”,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河源头,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也是通往西部牧区至西藏的咽喉要塞、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排灯之乡”等美誉。境内海拔2470米-4898米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8℃,夏季气候宜人,是“夏都西宁”避暑胜地之一。

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湟源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民间文艺……

卡约遗址、汉唐古堡、明清寺庙、昆仑文化、唐蕃古道、丝绸南路、环海商都等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湟源排灯、刺绣、陈醋、藏靴、剪纸、根雕、石刻等民族艺术丰富多彩,花儿、社火、曲艺、庙会、节庆等民俗文化蜚声中外。尤其是排灯品牌历经200多年风雨沧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闪耀在河湟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2008年,湟源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华镇被命名为“剪纸艺术之乡”,日月乡被命名为“花儿艺术之乡”,2009年湟源县被人民网评选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大精彩看点

邀您前来助兴

看点一: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湟源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8月10日11:00

地点:湟源县体育场

看点二:举办“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提升湟源知名度”为主题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

时间:8月10日9:00-18:00

地点:石刻文化广场

看点三:组织国际友人参观丹噶尔古城

时间:8月10日14:30

地点:丹噶尔古城

深入挖掘民间非遗文化

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百年的商业贸易,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使丹噶尔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近几年,湟源县委、县政府依托区位优势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精心培育,以全新的理念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发掘地方特色、突出乡土气息

目前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六大类: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故事、地域风情、神话传说、优秀歌谣等。现已经搜集、整理并出版民间文学《灵秀湟源》《高原花开别样红》《河湟婚俗》等。

【浓郁民族特色的“湟源排灯”】挖掘整理地方优秀文化,召开新闻发布会,策划举办了“湟源县首届排灯文化艺术节”,非遗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享誉省内外的陈醋酿造技艺】始于清乾隆年间的湟源陈醋经过深入挖掘、保护、宣传已被认定为“青海老字号”,为该县乃至全市增添了一张独特的地域新名片。

【流行广泛、余音绕梁的民间曲艺青海平弦】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是本土新兴的汉族曲艺曲种之一,自明朝嘉靖、隆庆年间传入,曲调婉转动听、优美柔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工艺精巧、手法独特的丹噶尔皮绣】极具民族民间特色的绝活,汇集了汉、藏、蒙等各民族的艺术特色,其作品“文成公主”被北京奥组委收藏。

【风格迥异、魅力四射的歌舞艺术】“大羊羔”舞是湟源民间舞蹈的奇葩,展示了西部地域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浑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政府搭“戏台”群众唱“主角”

地域文化活动呈现了新繁荣——以打造丹噶尔老街文化旅游、王母故里等文化品牌为重点,成功举办了八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暨六届丹噶尔“腊八节”、“丹城大舞台”农村文艺汇演、青海·湟源西王母文化论坛暨秋游唐蕃古道丹噶尔古城文化旅游活动等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了湟源的影响力,增进了湟源的美誉度。

文化惠民工程展现了新气象——实施了文化设备进村入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电视放映等公共文化服务惠民项目,开展了“三下乡”“民俗文化大巡演”“百姓文化广场”“日月山之夏”花儿演唱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协调省市专业剧团来湟源演出近百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文化产业发展走向了快车道——出版发行《灵秀湟源》、《湟源书画》、《丹城墨韵》等书刊,湟源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播;积极创造条件,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了湟源县书画家协会、艺兴书画院、湟源县摄影家协会,组织开展了宗家沟徒步采风活动、省市摄影家采风活动和全县书画展、摄影艺术展、“乡情·乡风·乡韵”摄影作品征集大赛,“清爽湟源”品牌走向全国。策划拍摄的电影《藏客》荣获青海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奖,微电影《丹噶尔奇缘》首次荣获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和摄影奖,刷新了全省微电影艺术史上又一项纪录。

抓好民间非遗项目帮扶

充分发挥经济社会价值

为繁荣民间文艺创作,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成立了湟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全力实施各项非遗保护、开发工作。

●增强湟源排灯生命力及观赏性

湟源排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形式上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绘画内容上精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典故、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和反映当地自然风貌、文物古迹等,从而使湟源排灯这一高原民间艺术有了新的艺术生命力,更具观赏性。

●扶持成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作为全县唯一一家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湟源县文化传播公司拥有从业人员155人,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丹噶尔皮绣行业协会为依托,在部分乡镇设立丹噶尔皮绣基地5个,确定皮绣经纪人10人,发展皮绣农户300户。皮绣产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还为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以凸现湟源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崛起

丹噶尔古城、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署、民俗演艺厅等以凸现湟源文化旅游的产业迅速崛起,对外开放的明清老街,不仅成为宣传湟源民间文化的平台,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可观的财富。

●创作更多湟源特色民间文艺精品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歌舞,聘请80多名演职人员组建了歌舞团,创编了大量具有较高水准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歌舞节目,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排灯舞曾代表青海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活动周演出,成功演出大型歌舞剧《古羌流韵》和曲艺《昆仑神韵》,为实现剧团商业化演出奠定基础。丹噶尔演艺厅、明清老街曲艺、花儿茶社等独立演出团体,主要表演该县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曲艺、花儿等原生态歌舞文化,丰富了该县民俗文化的内涵,为宣传歌舞等民间文艺做出了积极贡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