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中国金融新闻网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2-10 11:13)
文章正文

  春节将至,让我又一次想起了社火。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社火广泛存在于中华大地,在海外华人集聚的地方也流传甚广。一些地方,社火也叫闹红火。

  社火的形式,有地社火、背社火、抬社火、车社火、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山社火、狮子舞、唱社火、丑社火等。从种类上说,每一种形式在各地又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很多地方有高跷、背棍、划旱船、耍狮子、舞龙、伞头、大头娃娃、扭秧歌等。一些地方还有威风锣鼓、海神、唢呐、八音会、打铁花、铁芯子、霸王鞭、耍腰鼓、骑竹子等。此外,还有射虎、龙灯、跳火龙、拉犟驴、抬杆等形式。在一些地区,传统节日、庙会等举办的大型民俗活动,统称为社火。广义的社火节目有几百种,狭义的也有近百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同一种形式,同一个种类,即使近在咫尺的两支队伍,也会有一些差别。各有各的绝招,各有各的秘籍,这些都是秘而不能宣的。大的差异在南北,小的不同在地域,但主题是一致的:庆祝春节。当然,各地也都不会少了庙会和唱戏。

  在中国,社火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民间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春节的传统综合性系列活动。

  传说社火的产生年代相当久远,它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的祭祀活动。社,是土地神。火,是火祖,火神。以农耕著称的中国,土地历来是本,是生活生存的物质基础。火,是煮食、取暖之源。远古时,人们认为火也有灵。由此,便形成了对土地和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社火最初是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各种杂戏,后来,增加了娱人的成分,逐渐演变为民间群众性的游艺活动,成为春节期间民间活动的定式。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社火逐渐兴盛充盈起来。它包括了舞蹈、杂技、杂耍、武术、鼓乐等,内容广泛,形式越来越多样,规模日渐盛大,成了无可替代的大型民间传统活动。其社会参与程度之高,参与人数之广,受重视程度之深,是很多活动都无可比拟的。

  社火一词,古代典籍有载。春秋时期,就有孔子观社火的记载。《礼记·祭法》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川为社”。《周礼·地官·鼓人》记载“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社祭之俗,自前秦出现,传承至今,融入了周文化和殷商文化。这些,在社火的形式、风格、脸谱图案等方面体现较多。比如,其脸谱古朴无华、古朴典雅、造型粗犷、纹样稚拙,其更多展现的原始、清新、自由的风格。其脸谱和戏剧又有不同,绘画、着色、布局、章法等,都有自己的定式。这些在后世典籍亦有记载,也出现在较多研究性文章与挖掘性报道中,有的还非常翔实。汉及后世,历朝皇城的大傩仪,也逐渐融入其中。祭祀、巫术、傩仪、百戏、乐舞、参军戏、民间杂耍等逐步纳入。

  如今,社火不再是一种单纯表达崇拜的活动,已成了民间重大节日的传统活动,特别是春节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其内容日益丰富。表演的节目中,无论是武术、舞蹈、鼓乐、秧歌,还是其他形式,很多都穿插了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艺术再现。如黄帝战蚩尤,猪八戒背媳妇,大禹治水,包公断案,城隍巡街等等。表演结束时,青龙、白虎开道,关公、周仓压阵,历代神仙先哲身着华服,列阵列队,刀枪剑戟,高头大马,鼓乐喧天,好不气派,好不威风。

  作为春节必备的传统节目,社火一直是人们参与程度最高的活动,受到民间和官方的高度重视。从古至今,社火多数时候是有官方出面协调组织的。无论年景,无论年代,无论天气,在春节等几个大的日子,特别是正月十五,社火是必须隆重登场的。

  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城里和农村的各个街坊、村坊,都会组织各样的社火活动。脸谱面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火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地方。素面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不需化妆,只要服装到位,表演到位。有脸谱的,要如唱戏般严格化妆,全套上装,文武齐备。社火还有个传统,叫“开脸”。一旦开脸了,代表的身份就是脸谱赋予的人物。

  社火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最重大的日子在正月十五,当天要统一装扮,集中到统一的街区去“过会”。在传统的主要街道上,一个班子接一个班子,边走边表演,持续整整一天。其他日子包括除夕、大年初一,则是小型活动,到小型街区、各家各户拜年,除旧迎新。走街串巷的活动,多数是有组织的。不分户大户小、人多人少,挨门挨户闹红火,一户也不能落下。“过会”,则是在城市和县区的几个核心区域,集中全部或分成几部分,统一调度,统一时间安排,统一管控。每一个表演点,都是提前划定,有专人专班管理和值守的。整个社火,还少不了头戴乌纱帽、身穿官服、面部和蔼、手持一把扫帚的“春官”。春官走在队伍最前面,口中念念有词,手中当空轻扫。春官负责扫去灾害瘟疫,带来吉祥幸福。

  从早到晚,在固定的区域内,长长的大街上,拥挤的人流中,“过会”持续着。每到一个表演点,先打场子或开场子,然后进行一番表演。每场都要把控好节奏,有规定的时长,不能拖场,也不能冷场。否则,前后都有队伍,会影响整个“社火”表演的推进和效果。为保证这一点,每支队伍都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前一年腊月就开始练兵。原有的队伍继续操练,同时培养新徒弟,编排新节目,充实新鲜血液,否则,在“赶会”时可能会出丑,砸了自己的场子。一是怕不如其他队伍精彩,二是避免出现失误,三是防止没有足够的人手、体力、节目来支撑这一天的赶会。

  从四五岁起,因为学了几招三脚猫的功夫,我也被纳入了社火队伍,持续了很多年。我被分在武术队,学一些单人项目、对打套路和集体表演项目。每年入冬后的假期和周末,基本都用在了练功上。压腿,伐腿,打溜腿架,分解动作,打旋子,翻筋斗,恢复基本功。练拳,练对打,练刀、枪、棍、小攮,练白手夺刃、三节棍、绳鞭等,反复学习练习。这样“过会”时,才能心中不慌,有时还能应急和救场,派上些用场。直到我外出求学,时间无法保证了才作罢。不过,偶尔遇到了,我也会客串一下。没了长期的刻苦训练,有时会出现下盘不牢、根基松动、套路不熟的尴尬。

  在传统社火之外,各地每年都会组织专门的队伍,斥巨资筹备花灯和焰火的制作,安排正月十五花灯的布放和焰火的燃放。社火的寓意,还有增进人们的社交与情感,传承传统文化技艺和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