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宁夏六盘山乡村社火:是狂欢,更是乡愁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2-10 22:39)
文章正文

原标题:宁夏六盘山乡村社火:是狂欢,更是乡愁

  新华网银川3月5日电(记者赵倩)5日是元宵节,在位于宁夏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一场全民参与的社火表演在把春节系列活动推向高潮,也向外界展示了蕴涵在传统乡村“狂欢节”中的时代记忆和浓厚乡愁。

  一大早,从各乡镇赶来的社火队便开始在县城街道上集合排练,为中午12点正式开始的表演“热身”。

  陈靳乡新和村社火队队长赵小龙告诉记者,今年村上的主要演出项目是马社火,制作了包括“二进宫”“关公保二嫂”“文王访贤”等在内的6组、11个人物造型,参与制作、演出的村民有100多人。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表演形式各异。隆德有“中国社火文化之乡”称号,其社火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有高台社火、马社火、秧歌队、彩车、腰鼓队、赶毛驴等20多种,是全国社火类型最丰富、最齐全的县市之一。

  隆德县几乎每个村都有社火队,春节期间从“腊八”就开始走村串乡表演,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社火大赛,参演人数在两三千人以上,观众能达到上万人。

  由最初的宗教祭祀变为民间文化娱乐,社火的表现形式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隆德县文化馆副馆长张国勤告诉记者,过去山区地形复杂,马是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于是便出现了在马背上塑造英雄或神话人物形象的“马社火”。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马社火”中的“马”已多由拖拉机、汽车等代替,装扮造型也更为灵活。

  “一开始我觉得这种表现形式不够味儿,但仔细一想,民俗活动本身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理应随着时间推移演化出新的形式。”张国勤说。

  适时的创新也是一种传承。比如,隆德县一些社火老艺人们巧妙地将高台和马社火融于一体成为“高台马社火”,该项目于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成为六盘山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社火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珍贵传统艺术,融民俗、传统、艺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承递性,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张国勤说,以前一个人物造型所需要的头饰、衣物、挂饰、道具等需要村民们共同来完成,这样一来既凝聚了乡情,也传承了剪纸、刺绣等技艺。此外,社火表演时磕头、挂红、洒酒等风俗也都根植于农村的文化记忆。

  “不过,现在村民自发扎制装扮的越来越少了,可以直接定制,民间传统社火的‘链条’就开始断裂了。”他说。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社火在内的传统民俗活动的生存空间必然受到“挤压”,尤其是像“高台马社火”这类对传承技艺要求较高的项目更是如此。现在,包括张国勤在内,隆德县只有三名“高台马社火”传承人,且年龄都在60岁左右。

  为此,隆德县通过每年举办社火大赛、培养传承人、鼓励部分地区村民养马等方式,努力加大对社火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

  也许再过二三十年,“高台马社火”的技艺就会在民间失传,但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将一直存在并呈现给外界,毕竟这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灵魂,是后代可以回味的乡愁,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