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摄影作品欣赏』刘咸平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3-02 04:25)
文章正文

发布于:山西省

原标题:『摄影作品欣赏』刘咸平——《关陇社火》

作者简介

/

刘咸平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全国、省、市摄影比赛及报刊媒体入选和发表摄影作品千余幅,获奖百余项,摄影作品《端灯》获第四届“崆峒文艺奖”。

社火的起源

“社火”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是随着古老的祭祀祈福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历史悠久。它是北方地区汉族民众在春节期间以村落为单位举行的传统庆典,包括高跷、高台、耍狮、舞龙、秧歌、旱船、春官说诗等。

其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已成为当地年味最浓的民俗活动。特别是在沿关山一带的甘肃平凉、陕西宝鸡等地表现的更为浓烈。许多地方的“社火”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火的种类

社火的种类很多,根据本村落的地域特点、传统习俗、技艺特长和人力物力基础而定。表演形式包括地滩社火、步社火、马社火、高跷社火、高芯社火和车社火等。

表演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英烈人物等。参考历史戏剧人物的脸谱、服装、头帽等妆扮“身子”进行表演。参加社火的人员几乎都是本村村民,参加人数不定,少者数十人,多则数百人,举办社火也是一个村子和乡镇人气和实力的展示。

关陇地区各村镇的社火出演的日期有所不同。有的是从“破五”(正月初五)开始,有的是从“人七”开始,而高峰期则在元宵节前后。每年耍社火的开始和结束,人们都要在村子附近的庙宇进行祭祀。

盛装巡游的社火队伍先是在本村游庄,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给每家每户“禳院”,驱魔除邪,送上祝福。在正月初九、十二和十五等节点,当几十家社火队,甚至两三百家社火队伍聚集在一个乡镇或县城集体会演时,成千上万的表演者载歌载舞,几万人甚至数十万民众齐聚现场观看,锣鼓震天,鞭炮齐鸣,盛大的社火队伍在人山人海中循次而进,场面非常壮观和震撼。

甘肃省崆峒区白庙乡 · 2018.2.20

甘肃省崆峒区白庙乡 · 2018.2.20

甘肃省崇信县柏树镇 · 2019.2.11

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在正月里最开心最喜庆的事就是痛快淋漓地耍一场社火,或者去看一场声势浩大热闹红火的社火,这样才会感到这个年过得有意思、有年味。表演者和观众在忙碌辛劳一年的春节间歇,把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在锣声、鼓声、钹声、炮声、喧嚣声和社火的肆意狂欢中得以释放和宣泄。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寄托了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和国泰民安。

甘肃省崆峒区白水镇白水村 · 2012.2.7

甘肃省崆峒区白水镇高沟村 2014.2.14

甘肃省庄浪县盘安镇湾李村 · 2024.2.16

平凉地处甘肃的东部,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是农耕文化及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华夏文明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中原文化与西域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平凉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及乡风民俗。作为本土摄影师,通过14年来对当地社火等诸多乡风民俗的研究和记录,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遗存,展现了生活在平凉这块古老文明土地上的人们善良、勤劳、智慧和乐观的精神风貌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图文来源:大可艺术馆

编辑:刘瑞东

审核:范玉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