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志载冀往】河北省民间花会之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23 19:30)
文章正文

花会主要是指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娱乐民俗活动,古时称社火,俗称闹玩意儿。其活动原本作敬神、祈福之用,随着时代更迭,逐步衍化为一种群众性的自娱活动。河北省民间花会历史悠久,活动面广,艺术形式异彩纷呈,表演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按照表演形式可分为鼓乐舞、车船道具舞、彩灯舞、秧歌、模拟禽兽舞、武术杂技舞、模拟神鬼舞等。这些充满浓郁土色、土香、土味的乐舞花会,多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河北的风土人情,其艺术风格粗犷、豪放、质朴、率真、热烈,极富燕赵风韵。今天给大家推送河北省民间花会之——彩灯舞(二)。

苇子灯

苇子灯是流行于峰峰矿区的民间花会表演形式,因用优选的苇子秆做成而得名。在春节期间的夜晚进行表演,通过灯的流动,形成各种图案或字形,场面盛大,气势壮观。

相传,苇子灯源于赵国名相蔺相如的家乡太行山区贾壁村。每逢年节,蔺相如回家,在元宵之夜,把自家的宫灯挑选几盏挂在村子最热闹的地方,供人观赏。当时这一带乡野盛产芦苇,百姓就地取材,仿照做成苇子灯。到了明朝,流传到附近的村庄。

苇子灯内燃烧着用上等羊油熬制的两支红蜡烛,不流烛油,形似宫灯。灯体由灯杆、灯头两部分组成。灯头用苇子或粗壮结实的高粱秆扎成六角六面圆柱形(取六六大顺意),高约0.5米,直径0.3米,灯杆长3米,粗细以手握得力为宜。灯杆至少要用红、黄、绿三色美化,呈螺旋纹。灯的内层用麻纸或绵纸糊裱,外层多用彩纸装饰。灯顶上端朝天,多扎成双成对的展翅蝴蝶,以表现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灯壁柱上和灯的下端,拴挂花中之王牡丹或红绣球,配以花穗,以展示尘世间的荣华富贵,美满幸福。在灯头与灯杆的连接处系上铜铃铛,为演出时响而不露,用灯花灯穗掩藏。做好的苇子灯像乔装打扮、红布盖头的闺秀。

表演者是32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其中擎灯的24人,每人一杆,据说是象征农历24个节气。提小灯笼的8人。8盏小灯笼要大小一致,色彩对称。打击乐器有墩鼓、小钹、大钹、小锣等。主要动作有跑圆场、四马投堂、八门套九星、倒卷帘、二龙出水、跑字等。跑字跑出“天下太平”时,达到演出的高潮。

顶灯舞

顶灯舞是由民间讽刺小喜剧《顶灯》发展而来,流行于张家口坝上一带。内容是一个农民家庭,丈夫嗜赌成性,经妇人多次教育,丈夫醒悟,用头顶灯接受惩罚。表演者头顶上平放一只碗灯,做各种舞蹈动作,表现丈夫忏悔的心情。表演顶灯舞时,表演者一手舞扇子,一手打霸王鞭,时而就地翻滚,时而踢腿蹬脚,把人物内心的感情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头灯舞

九头灯舞是20世纪30年代尚义县境内的一种花灯与舞蹈相结合的民间舞蹈。九头灯以碗作灯座,在碗中放1支主灯,四周配以8支小灯。表演时,在二人台曲牌《十番》音乐伴奏下,表演者左手持双香把,右手托灯上场,亮相后,做身段卧鱼,将灯上头,随着音乐节奏,表演者手持香把,跑单人蒜辫、走8字、做射燕、金鸡独立、转圆圈、骗腿、下蹲动作,以一脚为轴心,就地旋转,使表演达到高潮。

九曲黄河灯

九曲黄河灯又名九曲黄河阵、转黄河等,是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的重大民间艺术灯会。

据说,九曲黄河灯由古代的九曲黄河阵演变发展而来。说法有二:一说商周时代,赵公明的三姐妹为报杀兄之仇与周武王、姜子牙决战,摆下此阵。阵图宛转曲折,误入歧途者九死一生,曾被历代兵家所采用。一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孙庞斗智”。

九曲黄河灯造型独特,气势浩盛。全阵呈正方形,占地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其中设立木杆(或竹竿) 364根,每支杆上装有彩灯一盏。加之阵中上空的天灯,共计365盏,象征一年365日每天一盏灯。

灯阵中的灯杆分19排,每排19根,每根杆纵横相距2米。灯杆之间用秫秸连接,绑扎成一体。灯阵入口处,用松柏枝扎成牌楼,上挂走马灯。灯场所有的彩灯,都是农民群众各家各户自己设计制作的,花鸟鱼虫、龙凤猫鼠等,各种图案应有尽有。远观整个灯场,流光溢彩,绚丽异常;近看彩灯,更是美不胜收,那弯着腰的虾米灯、张着嘴的鲤鱼灯、8条腿的螃蟹灯、转着圈儿的走马灯等,令人眼花缭乱。游人从入口进入灯阵,宛转九曲便可从同一方向的出口走出,全部行程共1.5华里。

转黄河活动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这一晚上是“鬼转人不转”。传说黄河阵中央高杆下是鬼魂们相聚的地方,当地人认为,在高杆下可以看到自己死去的亲人和祖先。有些讲迷信的老人常在这天晚上到阵中央的高杆下烧纸。

正月十六是转黄河的高潮,全村男女老少白天黑夜都去转。入夜时分,全阵的杆灯点亮,烟花齐放,锣鼓喧天,欢声笑语,融成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灯场还伴有舞龙的、耍狮子的、跑竹马的、拉碌碡的、点火杆的、抬花杠的、表演吹歌的,等等。据传,能从阵内转出来的人,一年365天便可无灾无病,平平安安。

所以,许多人在转黄河时都要抓一把豆放在兜里,边转边把豆扔在阵中,以期能帮助自己转出来。另据当地民间传说,这些豆就是身上的疔疮疙瘩,扔在阵里,可以一年不生疮不起疙瘩。还有的说,正月十六晚上,黄河阵里转满了人,这一年就会大丰收。

靠山灯

靠山灯是鳖山灯的俗称,是民间花灯与焰火巧妙结合的一种灯火。定州市的鳖山灯会影响较大,有鳖山灯之乡的盛名。据考,鳖山灯为清代同治年间一个名叫张纸匠的人总结前人经验创造而成。

鳖山灯是用色纸和竹篾片、篾丝扎成各种骨架,再糊成山妖、水怪、鸟兽、鱼龙等千姿百态的花灯。演出时配以音乐,伴以焰火。

演出会场,高高地搭起一座席棚,一面做成假山状,外用色纸糊成仙洞样;一面搭成佛殿,和假山遥遥相对。棚内供神三位:中间是天地全神,左右是风神和火神。悬空十数条绳索,为耍灯的走线。棚的两旁悬挂各种花灯。节目有《月明楼》《武财神》《桃花舟》《牡丹亭》《二龙戏珠》《天女散花》《哪吒闹海》《孙悟空捅马蜂窝》等40多个。这些节目从表演形式上看可分为两类:一是不变化而重表演的,如《二龙戏珠》;另一类是重表现变化的,这一类多在绳索上表演,在爆竹声中,烟花爆裂、外壳脱落,变出新的造型,或人物或禽兽或楼宇碑牌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表演一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进行。每逢鳖山灯会表演时,定州城里人流如潮,邻近的保定市、唐县、新乐、曲阳、安国等市县的好灯人也前来观看。

祭灯

祭灯是辛集市灯节最具特色的活动。它是用蒸熟的黏米面制作成十二生肖和各种造型的灯盏底座,插上用香油或花生油浸泡的纸捻,点燃之后放在屋内、院外各处进行祭祀。

祭灯活动讲究很多。十二生肖灯各有固定的摆放位置,不得放错。一般来说,鼠灯放在角落或炕洞前,意为讨求老鼠的欢心,使它往后不再乱咬乱啃。牛灯和马灯放在牲口槽头,意思是让牛马王保佑家中牲畜身强体壮,不闹病灾。虎灯放在大门口或影壁前,叫做狮虎把门。兔灯放在正屋门口,头冲青天,称为瑞兔拜月。龙灯摆在天地全神前的供桌上。天地全神是享受奉祭最为隆重的神祗,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因此要将龙灯摆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蛇灯放在宅神处,民间认为,龙蛇同宗,蛇能保护家宅免疫去病。羊灯和猪灯分别放在羊棚和猪圈前。猴灯摆在院内树根下,取步步登高之意。鸡灯和狗灯则放于灶王两侧,灶王爷是一家之主,犬守夜,鸡司晨。

除了十二生肖灯外,还有刺猬灯和琉璃井灯等。刺猬是传说中的农家敛财聚宝之神,将刺猜灯摆在财神面前,为的是让它将财宝源源不断地驮回来。琉璃井灯呈八角状,每角插一根灯捻,中间再插一根大灯捻,共9根。八角系四面八方之意,9是数字中最大的数,象征整个乾坤。寓意是祈望来年水源充足,林茂粮丰。

除此以外,还要制作大量简单的小型灯盏,放在屋院内,一齐点燃。家有生病的老人,晚辈要持灯在老人经常疼痛的部位摆放一下,认为可减轻病人痛苦。若有7岁以下的男孩儿,父母要领他到村中最大的椿树下,点燃灯盏,让孩子搂抱椿树,意思为盼望孩子像椿树一样,快快长大成材。一切祭祀活动完毕后,把所有的灯捻残骸用针从底座中挑出,放在碗内点燃,让一男孩儿端送到村头路口扔掉,叫做送红姑娘。红姑娘指的是臭虫。送红姑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挑灯捻残骸不能遗漏,如漏掉一个就等于使一个臭虫漏网逃出;二是男孩儿送时要边走边说“红姑娘,红姑娘,快快跟我去赶庙会!”到村头把碗往路口扔出后,不准回头,一直跑到家关上大门。据说如扭头,红姑娘就会跟随回来。送走红姑娘,祭灯活动结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