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甘肃天水有个“黑社火”,怎么个“黑”您看过吗?凤凰网甘肃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21 03:45)
文章正文

“正月里,年到头,秧歌本是圣人留 ;一费鞋脚二费油,男扮女装满街游……”这是一首关于秧歌的曲子。 在天水,包括跑花灯、对唱、打鼓、小丑、舞狮等技艺的夜社火,以串唱民间小曲为主,大多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嘴中都念念有词,这样的黑秧歌在天水西南的秦岭、牡丹、杨家寺三镇一些村庄颇为盛行。

天水黑社火,即晚上耍演的社火,又名小曲或烟歌,属于秧歌范畴,是集民间音乐,舞蹈,说唱,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民俗表演形式,源于古代对社神或方神的祭祀。天水社火表演演出的时间一般从大年初三开始,因为按照当地的民俗习惯,每到正月初三这一天,主要的三天年已过,是要在白天的下午等到午时过后去祖坟烧送“先人”的纸,因此人们把这一天演出的社火也叫烧纸社火。

社火队进场的时候,一般都是敲锣打鼓的。说是“场”,其实是一个大院,看社火的人本身就多,还要腾出方圆空地让演员们表演,就非得有一个大的地方不可,而麦场上又摞满了麦草垛子,所以就得要这样的大院来充当“社火场”。社火队一到,先燃放鞭炮欢迎,同时,门口还燃一个大火堆,据说是为了供社火队烤鼓。“跑驴”一般是用来热场子的节目,它没有具体的故事内容,只靠夸张的肢体动作,风趣的舞姿技巧,滑稽的嬉逗,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跑驴表演时,用锣、鼓、唢呐伴奏。堂鼓一面,大小镲各两副,小锣两面,堂锣或者苏锣一面,鼓点有“行步点”“紧急风”等。

黑社火是以串唱民间小曲为主,集跑花灯、对唱、打击乐(鼓、钹、锣等)、管弦乐(板胡、二胡、笛子等)、小丑、舞狮等技艺于一身,由一折又一折风格各异的独幕剧组成。“跑花灯”这个节目排在第一,也是压轴节目,演员的要现编现唱,还要声调宏亮、吐字清晰、押韵圆润,最能考究演员的水平。一般由“打高伞”的在前面引路,后面是着装打脸的“女身”和没有化妆的散唱“男身”,“男身”相隔“女身”,相互插队跟上。

社火队里的“女身”,一般都是由青壮年男子扮妆的,一方面男子声音洪亮,唱出的小曲气氛浓厚,另一方面,社火演出有时候要走出几十里外,演出到很晚,女子一般不方便,所以大都就由青壮年男子替了“女身”。但是后来,在部分村子的社火队里,又逐渐换回了“女身”。听鼓声,鼓声停止,进唱一“男身”一“女身”,其他的男女身照旧围圆了圈子扭着秧歌步,场子里“男身”独唱,“女身”围绕“男身”扭。

“舞狮”,因为狮子代表着吉利,被“狮子”从身上跨过,那是一件很吉利的事,谓之曰:过官。所以,在社火耍到最后,舞狮节目出来的时候,有一些大人就牵着小孩过去让狮子给“过官”,说这样孩子第二年就会无病无灾、百事如意,有病的可以去驱病祛邪、健康成长。“舞狮”是一个武生场面,“训狮人”在场中耍武术,指挥场中的“狮子”滚绣球、含绣球,与“训狮人”进退配合,以舞术动作的精湛和“狮子”配合默契、狂野取悦于人。

天水秧歌题材广泛,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也有些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人们文化意识的觉醒,天水黑社火这一宝贵的民俗文化,在当地一些传承人和众多爱好者的组织和参与下又逐渐红火起来,尤其是娘娘坝镇黑社火表演队表演的曲目,因其内容全面完整和形式多样,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