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社火开场了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02 16:37)
文章正文

社火开场了

  辽阔的高原,突然,“咚”的一声平地而起。舞槌人将手停在半空,许久,鼓声才缓缓消散——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张家寨村社火开场了(见图,资料图片)。随后,鼓声渐密,唢呐、铜锣、小钹等乐器依次加入。这时,村民吴红莲率领秧歌队上场了。她们手握粉色镶边折扇,脚踩黑色软质皮鞋,身着烫金刺绣红色戏服,舞步契合着欢快的节奏,引起观众阵阵欢呼。

  “这扮相,在过去可不敢想。”吴红莲在村里舞了二十几年社火,颇为感慨,“过去把皮衣翻过来穿,绒毛向外,就算戏服;铁丝绕两个圈,缠上棉花就算眼镜;随便拿张黄草纸戴头顶,就算帽子。”

  社火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千百年来,百姓通过歌舞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意。2006年,民间社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传承,不仅要‘舞社火’,还要‘接社火’,欢迎邻村的社火队,就像迎接拜年一样。”吴红莲指着广场边堆满瓜果的桌子说:“过去有口饭招待别人就不错了,现在生活好了,人家热热闹闹地舞,咱实实在在地迎。”

  扮相美了,招待人的伙食丰富了,社火的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除了秧歌、舞狮、舞龙、高跷、划旱船等传统项目,还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和流行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唱词的改变最为明显。”看记者好奇,吴红莲直接唱了起来:“当劝人心(啊)吃粮人听,总书记嘱托记心间,生态环保着实抓,绿水青山是金银山(呀),植树造林修水道,碧水蓝天多看看(哎)。”歌声吸引了一大群观众。

  社火与时俱进,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自发参与。吴红莲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寒假返乡后加入了舞龙队。“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做一件事的感觉很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年轻人的参与。”他认真地说。

  作者:本报记者 刘雨瑞

catalogs:51457;contentid:7052086;publishdate:2021-02-11;author:季爽;file:1612999109726-26ced90d-8eef-422a-96b9-17b9b932421b;source:29;from:人民日报;timestamp:2021-02-11 07:18:23;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