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社火

陇县属于关中平原吗?过年你的家乡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03 15:47)
文章正文
陇县属于关中平原吗

陇县属于关中平原。

1、陇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西北。东临千阳,南接陈仓区,西北部与甘肃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五县毗邻。介于东经106°26′32″—107°8′11″,北纬34°35′17″—35°6′45″之间,南北宽57.6千米,东西长59.7千米,总面积2285平方千米。

2、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秦襄公建都,汉设陇关,素有“秦都汉关”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西出长安第一雄关。陇县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60%、大小河流49条,号称关中的“水龙头”,是陕西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宝鸡市水源涵养地。关山草原有“东方爱蒙塔尔、中国立体草原”之誉,道教圣地龙门洞被尊为“龙门祖庭”,陇州社火、陇州皮影独树一帜,有“民间艺术宝库”之誉。

3、2018年,陇县下辖10个镇,常住人口为25.2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7.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12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8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582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5612美元(1美元=6.8755元人民币)。

过年你的家乡都会有哪些风俗习惯

1.敬灶

供一盏香油灯,焚三炷香,点一对大蜡和九支小蜡,烧金标佛纸;用小碟子供上水果、茶叶、活豆腐、米、面、面条、盐、馓子,这些必须要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十二点之前完成,即送灶神上天,大年三十(二十九)接灶神。

2.禁忌

正月顾头,腊月顾尾。即腊月最后三天和正月头三天、夫妻之间要忍嘴,说话做事格外小心,尽量不让小孩使用易碎品,不许小孩玩藏猫猫游戏。

一定要交了大寒后、才可以清除旧坟上的野藤杂草,并添土垒坟。扫阳尘、清明渠、通阴沟,如果年后才交大寒,这些就直接免了。

3.除夕

大年三十(二十九)吃过早饭后才能贴春联,到中午十点或稍后一会儿,带上馓子、水果、熟香肠、熟腊肉、酒、杯、筷等去上坟,不放鞭炮不烧纸钱。

中午团圆饭前大门外放鞭炮,鞭炮纸屑就不用打扫了。饭后基本上可以给小孩发压岁钱,但这压岁钱小孩不得乱用(正月十五后交回由大人保管),再给小孩套一件新衣裳穿上,小孩可出去玩耍、或是在家与大人分工做鱼儿包面。

做素馅料的鱼儿包面用菠菜、活豆腐、馓子、只放姜和盐,不加葱和蒜苗;荤馅料是菠菜、豆腐干、腊肉、葱、姜、蒜苗、盐。海椒、花椒有的要加,有的不加,每家做法各不相同。

晚上吃中午剩下的、再煮鱼儿包面吃。在烤火守岁前,必须泡脚,但给小孩洗脚时,不能洗膝盖骨,说是洗了膝盖骨的小孩爱相嘴(爱看别人吃饭),易碰嘴(容易撞见别人偷偷吃东西)。

夜里十二点一到,家家户户放鞭炮,男人出去等时间一到,开始抢金银水,在路上不能与人说话,把水缸装满,还要再挑一担水存放。

回家后把门一关,就在屋内大门边烧金标佛纸、点三炷香、一对蜡、敬门神。

4.过年

正月初一,全家上下,从头到脚全身新。十点过后、才可以倒掉屋里的杂水,才可以开门外出,全天不许用刀,不扫地,不开箱盖,不开柜门。

从初一到初七,每天午饭前放鞭炮,十四中午和十五晚上也要放鞭炮,十四不扫地。

初一基本上在家里,初一不能向别人借钱,也不能给别人借钱,初八之前不能找别人要账,正月十五之前也不还别人的欠账。

初二近邻之间相互赠送鱼儿包面,小孩出门在邻里之间挣压岁红包,初二开始划甘蔗,谁赢谁吃甘蔗,谁输谁给甘蔗钱。初二开始舞龙灯或耍狮子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头年新婚夫妇带上礼开始走亲戚,要走另一家亲戚时、这家亲戚才给拜门钱,并把所送礼品原封不动退还给小俩口,就这样,小俩口又吃、又耍、又挣钱,礼品随着小俩口“周游列国”后,一起回家了……

陇县社火鼓怎么打

“ 社火 ” 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 “ 社火 ” 的渊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 “ 百戏 ” 广场娱乐活动。起初,人们把社火称之为社虎,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 陇县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与明清、盛行于民国,发展在改革开放的 80 、 90 年代。现已发展成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娱乐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各乡村、工厂和国家企事业单位都装扮社火,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走乡串户,过街入巷,向人们进行拜年迎春祝贺游演。正月十五元宵节,集中在县城游演,扮装团队多达二百余个,游演者达四五千之多,数万群众到县城观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彩旗飘扬,绚丽多姿,成为一大景观。据有关专家考证,陇州社火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存。种类和内容  陇州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千、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二十多个种类。 陇州社火的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造型艺术。表演内容多取材于神话、历史演义、民间传说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社会发展等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年元宵节均举办社火大赛活动,使各乡村的社火表演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上丰富多彩,也增加了宣传党的好政策,宣传计划生育,尊老爱幼,扶贫帮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烤烟生产、科技兴县等发展农村经济的现代生产生活内容。人民群众把每年元宵节 “ 赛社火 ”闹花灯看作过年的最大喜事、乐事,有 “小初一、大十五 ” 的习惯称法。人们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比群众的精神士气,祈求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国泰民安。陇州社火的特点  陇州社火由来已久,它可以说是陇州民间艺术的一绝。社火艺术有其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它表现规模大,气氛热烈,场面热闹,表演集中,是一种综合性的广场表演艺术,这种表演艺术是其它艺术表演无可比拟的,其特点:一是社火活动始终贯穿着祀神的宗旨;二是社火活动由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三是耍社火是群众精神凝聚力的具体体现;四是社火节目丰富风格独特;五是社火阵容的庞大可包揽一切。

陇县社火的形式种类

陇县社火形式多样。有重现古战场的马社火,粗犷剽悍的背社火(挈社火),血腥恐怖的“血社火”,双脚踩蹬、玄妙精彩的高芯社火;多伴有威武雄壮的锣鼓队、传神夸张的社火脸谱及意趣横生的秋千、跷板,形式多样的舞狮舞龙、跑旱船社火表演,传神夸张的疙瘩脸谱社火等。 陇县社火因形式曲雅新颖,艺术种类繁多,已发展成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深受陇县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群众性的汉族民间艺术娱乐活动。 陇县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千、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二十多个种类。 陇州社火的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造型艺术。表演内容多取材于神话、历史演义、民间传说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社会发展等内容。 马社火 :是骑骡座马的社火,马背骑有社火角色,每个角色装有头盔、衣着、脸饰、道具等齐全精悍的巧妙装饰。这种社火给人一种驱妖迎春,赛福比美和打仗行军的威武神奇的感觉,它最富有传统性和广泛性,清至民国期间,马社火特别盛行。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骡马饲养减少,马社火仅在半山区村还有遗存。大部分乡村已被拖拉机、汽车社火取而代之了。 背社火 :当地称挈社火,表演时由一身体强壮的小火化装成故事人事,将背架绑于肩,让十岁左右的儿童扮成同一故事中的人物利于所背芯子之上,即形成一组背社火。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大人背小孩这一习惯动作演变为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保留了古朴稚拙的风格,据专家介绍,在中国各地社火中,背社火陇县一家独有。 高芯社火 :陇州汉族民间流传的集体表演艺术,用钢筋做成高达 5 至 7 米的转动或固定铁芯等造型支架铁芯上由儿童装扮角色,凌空表演,千姿百态,玄妙无比。其特点就是给人以惊险、玄妙、优美、健康之感,它能引人入胜,百看不厌。 步社火:由于农村耕作的机械化程度加强,已经很少有农民在家中养马用于犁地等耕作用途,所以每逢春节村里扮演社火都已很难找到足够的马匹用来骑乘表演,骑马游村走户只能换作步行。

陇县社火的历史沿革

陇县社火历史悠久,作为古代陇州先民图腾崇拜、祈天求福的一种汉族民俗礼仪活动。两千余年繁衍不衰,传承至今,以其内容丰富,素有汉族民间艺术瑰宝和“东方的狂欢节”之称,陇县社火游演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 陕西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坂而得名,北魏时期在县内设东秦州,西魏改为陇州,1913 年改为陇县。 陇县每年春节期间,各乡村、工厂和国家企事业单位都要装扮社火,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走乡串户,过街入巷,向人们进行拜年迎春祝贺游演。正月十五元宵节,集中在县城游演,扮装团队多达二百余个,游演者达四五千之多,数万群众到县城观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彩旗飘扬,绚丽多姿,成为一大景观。据有关专家考证,陇县社火是中国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汉族传统文化历史遗存。 陕西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在这片黄天厚土的八百里平原上,至今还流传着光彩照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在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水而居,渭河流域“社火”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火”亦称“射虎”,是中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也由于陇县地处西部山区,地形变化较大,像高跷、马社火等适合在坡度较大的地方表演,而像高芯、挈社火、抬社火这一类装扮复杂的社火,就需要在坡度相对较小的地方进行。正是因为陇县的山地坡度变化大,所以才存留了种类繁多的社火样式。 陇州社火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发展于隋唐,盛于宋、明、清时代。复兴于中国成立之后,是陇州汉族民间艺术的一绝,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 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汉族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 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年至十三年,陇州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乐,内外共观,兽不相避”的记载。明清时期,陇州各古庙会戏唱斗台,陇县各家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已形成赛社火的风俗。

陇县属于哪个省市

陇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西北。东临千阳县,南接陈仓区,西北部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凉市华亭县、崇信县、灵台县毗邻。下辖10个镇,总面积227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陇县常住人口为208482人。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秦襄公建都,汉设陇关,素有“秦都汉关”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西出长安第一雄关。陇县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60%、大小河流49条,号称关中的“水龙头”,是陕西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宝鸡市水源涵养地。关山草原有“东方爱蒙塔尔、中国立体草原”之誉,道教圣地龙门洞被尊为“龙门祖庭”,陇州社火、陇州皮影独树一帜,有“民间艺术宝库”之誉。

陇州社火的主要特征

①伴随着汉族民间喜庆节日、古会民俗祭祀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对区域民俗习惯的依存特征;②经过汉族民间艺人的长期实践,在脸谱画法上、技巧上形成独特风格和固定模式的脸谱特征;③具有群众自发组织,自愿投资,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特征;④以马社火表演形式为主是陇州社火的主要特征;⑤因艺术需要,人物要求多元化,脸谱及妆扮节目要求复杂化,具有节目内容的广泛性特征;⑥在社火表演上、方式上有着造型和表演特征,地台社火广场表演有着戏剧特征;⑦陇州社火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有着古代军鼓乐的遗存的特征;⑧陇州社火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已有30多种类型,千余个节目,地社火曲、词约200余首,有着汉族民间艺术的综合特征;⑨每年元宵节耍社火、赛社火已成习惯特征;⑩陇州社火在全县各乡镇村组遍布面广,种类齐全,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内涵高雅,规模宏大,撼天震地,气势磅礴,万人聚集,人潮如海,城乡欢腾,外宾观摩,有极强的观赏特征。

陇县社火的主要特点

社火艺术有其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它表现规模大,气氛热烈,表演集中,是一种综合性的广场表演艺术,这种表演艺术是其它艺术表演无可比拟的。其特点:一是社火活动始终贯穿着祀神的宗旨;二是社火活动由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三是耍社火是群众精神凝聚力的具体体现;四是社火节目丰富风格独特;五是社火阵容的庞大可包揽一切。 陇县历史悠久,景观别致。在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下,孕育了古老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社火。冠有民间社火指向的陇州社火,以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等特点,深深地烙刻在群众心中,它不但传承了民俗民情,释放着泥土气息,更以其自娱性的强大生命力而丰富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是陇州民间艺术的一绝。 而马社火,是陇州最普遍、规模最大的社火。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各类社火表演队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以其脸谱形成主要特色。 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社火纯属哑剧表演形式。它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长时间的类似舞蹈雕塑造型的表演,观众只是从社火所扮人物所绘画的脸谱上读懂内容,这就要求脸谱设计有谱可依。陇州民间艺人根据对所扮角色的理解进行细致大胆的创作。在突出人物的容貌特征方面刻画十分细致、具体、直观,不仅勾勒人物眉眼口鼻,还要勾出符合此人物身份、性格的特殊标志。如关羽左颊上的 “ 七星痣” ,杨七郎额上的虎形,典韦额上的双 等等。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固定的程式,形成鲜明艺术特色,民间艺人大胆构思,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产生绮丽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原始清晰之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